职场中的五领(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的含义
五领: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
从位高权重的总经理,到出入豪华商务中心的文职人员,直到操作机械的普通工人,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在职场各领风骚。领子的色彩也诠释着职业新概念。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职场已改变过去“管理者”和“劳动者”的“二元化”结构,正按照知识层次、职业特点、职务高低、职场地位及薪酬厚薄进行划分,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职场各阶层人员的生存状态迥异,生活方式不同,工作各有特点,经济收入悬殊,形成了职场“五领”,即: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
“五领”称谓各领风骚
在中国职场,人们已习惯了用“领子”的颜色来划分不同的人群,从位高权重的总经理,到出入豪华商务中心的文职人员,直到操作机械的普通工人,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在职场各领风骚。领子的色彩也诠释着职业新概念。
金领。拥有“金领”这个称谓,不仅让人羡慕,也令人敬畏。这一称呼是社会对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公关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等综合素质的认可。金领们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善于独立解决问题,富于冒险和挑战未来,渴望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领域。在公众心目中,除董事长、总经理外,注册会计师、律师、精算师、高级电路工程师、管理咨询工程师和注册建筑师,当为“最受百姓宠爱的金领职业”。金领的月薪在1万元以上。
白领。“白领”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一技之长而被老板聘用为管理层或做一些文职的事,他们工作上能独当一面,面对无常的世事显得更加达观,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趋实用。白领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目前,白领阶层的主体是25—40岁之间的人群。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
粉领。“粉领”是指那些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她们凭借电脑、电话和传真与外界联系。她们多出自“食脑”阶层,从事自由撰稿、广告设计、服装、珠宝、陶艺及各类工艺品设计、产品营销、进出口贸易、管理咨询等工作。她们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寻求个性价值、追求劳资公平、接受市场挑战是她们共同的特点。因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多为女性,故又称“粉领丽人”。
灰领。“灰领”是最近出现的一种职场称谓,一般是高职学校毕业的大专生。他们是既掌握较高的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灰领”原指负责维修电器、机械的技术工人,因为他们经常穿灰色制服工作而得名。如今灰领的范畴已扩大,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灰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是一个有独立的智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他们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蓝领。“蓝领”主要指产业工人,他们靠支付自己的体力来获取报酬,建筑工人、钢铁工人、纺织女工、家电制造工人、水电管道维修工、装修工人、卡车司机等职业是蓝领的典型职业。蓝领的本质特征在于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组织化水平。当前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均存在一定规模的蓝领群体。技术工人、推销员与售货员、出租车司机与物流运输工人、保安公司中的保安人员、具有高标准卫生条件约束下的厨艺人员、具备现代农技知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民,等等,也都属于现代蓝领。
金领:让人崇拜让人忧
“五花马,千金裘”,位高权重。金领们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普遍在工作中使用英语,手中握有百万元的年度预算,每季度至少一次外出旅行……2004年底,央视市场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各行各业的数万家企业取样调查推测,在中国,高级商务人士总数已经高达34.2万人。其中12%的高级经理拥有年度预算100万元以上的权力,其中更有6%的商务人士年度预算权在1000万元以上。平均而言,他们每人的年度预算权高达195万元。68%的高级商务人士从事管理工作,职责涉及市场、财务、行政、企划、销售等核心领域,同时直接掌握着“白领”们的使用权。个人财富方面,39%的高级商务人士拥有汽车;房屋以私房为主,占75%;90%的高级商务人士拥有保险,他们更多的拥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占78%和76%。
超负荷,大压力,透支生命。据调查,金领们工作繁重,甚至出现透支生命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高级商务人士的重视。请看一组令人遗憾而惊心的名单:王均瑶,38岁,均瑶集团的创始人,前董事长;汤君年,56岁,汤臣集团地产巨子;杨迈,54岁,爱立信中国前总裁;胡凯,52岁,大中电器公司前总经理;彭作义,56岁,青岛啤酒前总裁……这些曾经领导公司蓬勃向上的领军人物,都因积劳成疾,壮年早逝。超过11%的高级商务人士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另有19%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国内企业家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高血糖以及高血脂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26.4%的企业家“失眠”。超负荷、大压力的工作,敲响了金领们健康的警钟。
累,并快乐着。累着,是当代高级商务人士的普遍生存状态,但他们仍在不懈地奋斗,不懈地追求,生活得充实而且快乐。令人欣喜的是,金领们对自己健康状况已引起了重视,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体育活动坚持不懈,其中有一半的金领人士每季度进行一次以上的商务旅行。
白领:多少喜欢多少愁
年少不识愁滋味,潇洒风光。大学毕业后便有了一份舒适安定的工作,出入于高档消费场所,行走在豪华商务中心和写字楼之间,这便是如今“白领”们的生活。由于收入较高,白领在生活方面可说是游刃有余,不少人拥有私家车、自己的房子等等。他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目前,白领职业阶层的主体是25岁到40岁之间的人群,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定型于改革开放以后。对这些白领来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同等重要。白领们喜欢多样化的生活形式,不断地寻找新的时尚,通过自己的服饰、住房等来表现自身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白领们清闲、舒适的工作和光鲜、靓丽的外表,成了如今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们的最爱。
频跳槽,怕失业,风险丛生。白领们的高消费,必定要有高酬薪的支撑,因此,白领们对高薪追求的欲望与日俱增。于是,在白领阶层跳槽的现象习以为常。以IT业青年为例,有63.7%的人换过了工作,他们跳槽的动机是“自己能否发挥个性和能力”,“想拥有一片独立的天地”。中智上海公司对5000多名在外企工作的雇员进行调查统计,这些雇员都有过离职的经历。调查结果发现,个人主动提出辞职的比例高达67%,而被公司辞退和合同自然终止的分别只占12%和11%。白领们工作单一,没有什么挑战性,每天原地踏步,知识一点点被“折旧”,慢慢失去优势,因而带来身价贬值,形成了职业危机,白领失业也在所难免。如今职场,白领在选择薪酬和职业,而职业也在选择白领,双向选择的人才流通市场已经形成。
闲,并拼命着。一项名为“现实与梦想”的调查,通过对30万份回收的问卷揭示了都市白领的许多行为方式的原因,在体面的私家车和宽敞的住房背后,都市白领们也有很多艰辛:月收入1万元以上人群中高达34%的人没有时间锻炼,而月收入5000元至7000元之间的人群只有14%的人能经常锻炼。另外,已婚白领中5年后选择继续“夫妇二人世界”的比例为22%,身心俱疲的他们不敢轻易要孩子。对待工作,他们几乎人人奋不顾身,加班是家常便饭,也许晚上回到家时已累得筋疲力尽,但只要在办公室里,他们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白领有着很强的紧迫感和压力,他们担心会被老板炒鱿鱼,担心自己负责的业务没有进展,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担心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由于精力和知识的长期透支,白领的充电意识非常强,90%的被访者认同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拼命工作,白领的身体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在接受体检的12万名体检者中,有85%属于白领阶层,他们中89%的人被查出有异常项目,其中亚健康状态占69.5%,高血脂占27.89%,脂肪肝占26.61%,高血压占14.47%,而且上述疾病主要分布在35—50岁这一年龄组。
粉领:着陆现代大都市
浓妆淡抹总相宜,真我风采。“粉领”是近几年职场中刚出现的群体,以女性为主的自由职业者,是在家里上班的SOHO族。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SOHO”成为追求自由创业女性的向往,其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大部分与电脑有关,许多人选择SOHO是借互联网经营个人事业,或与两三好友一起组成虚拟团体,在互联网上开辟事业。可以说,资讯产业和电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带动了粉领丽人的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开始厌烦公司里那些死板的规章制度,渴望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们热爱自由,强调个性,于是,纷纷选择了做粉领丽人。粉领丽人把工作带进家庭,在尽着妻职母责的同时,还可以做到事业蒸蒸日上。据调查,粉领丽人的收入平均赶上或超过白领阶层,不少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无依赖,少保障,势单力薄。粉领们虽然生活得无拘无束,但她们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坚强的后盾作为支撑;她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没有公费医疗、养老金、退休金、公积金等“公家福利”,一旦没有了资金来源,生活便失去了保障;她们都是以家为圆点,以个体的形式“接单”或“待召”(应约办公),一旦遇到纠纷便显得势单力薄。不少粉领丽人感叹,加入SOHO会面临许多压力,因为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有稳定的收入,闲暇时一个月不开张,忙起来夜以继日。特别是有些客户存心压价,甚至有赖帐行为,粉领一般不会与他们抗争,更不会走上法庭,她们打肿脸充胖子,显得很有涵养和风度。粉领们学习新知识丝毫不敢懈怠,她们知道,一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落了伍,不谈“悠哉游哉”,就连一日三餐都难维持。不懈地学习知识,不断的更新技能,粉领们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
甜,并苦涩着。粉领们的生活甜蜜幸福,且充满了浪漫情调。但是,她们在投身SOHO之前,首先得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有在社会上立足的个人资源,要有单独挑战的智力和技能资本,SOHO并非单纯的一个人工作状态,一旦加入SOHO,就会像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样,要面临许多难题。其次,要有平淡从容的心态,对自己的收入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如果打不开局面,收入也许比上班族低得多。三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做好粉领丽人的基础。粉领们的工作就像皮筋似的,松松紧紧,无规律可言,全凭个人的本领。因此,做好一个粉领,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较佳的心理素质。
灰领:一匹黑马出江湖
物以稀为贵,身价倍增。灰领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职场上的紧俏“商品”。一些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高职学校的学生分配特别好,许多用人单位到学校“抢”人才,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提前两三个月就被用人单位订走。上海电机高专的300名毕业生一下子就被大众、英特尔等要去近1/3。江苏省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于2005年1月进行的用工需求情况抽样调查显示,472家企业2005年拟新招技能人才9.1万人。在北京,高级技师岗位与人才的比例是7.3:1,在西安则高达43:1。业内人士认为,以后“白领”、“灰领”、“蓝领”的比例将成菱形状,也就是说“白领”和“蓝领”的比例会逐渐减少,“灰领”会越来越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由于灰领的市场紧俏,带来了其身价倍增,目前月薪至少在5000—6000元,一些如动漫制作等新兴的行业,月薪高达20000元,高于白领。
潜力弱,转型难,潜伏危机。灰领大多毕业于高级职业学校,在高考中属于“三档录取”学生,文化功底较薄,潜力较弱;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为操作性工种,当他们陷入事务性、操作性、流水线上的工作时,自身的可替代性就会增强,竞争能力下降,转型困难。因此,专家对灰领的生存发展支了“三招”:一是职场新人可以灰领职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切入口。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或者工作不久的职场“雏鸟”来说,一下子跻身白领阶层或许不那么容易,可以从操作型的工作做起,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不断积累从业经验。二是灰领人才可谋求转型。一般来说,操作型员工都可以朝技术研发领域转型,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技能得到提高,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三是“金牌”灰领应当坚守岗位。对于朝阳产业中资历深厚的“金牌”灰领,不能轻言转型,要积累丰富的经验,成为灰领市场上“永久”的抢手人才。
热,并冷漠着。“灰领”的概念自2003年8月提出以来,一直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被高捧热追,灰领人才严重紧缺、薪酬看好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职场上,灰领炙手可热。但是,在这热的背后却是冷漠。一是传统观念制约。中国人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因而莘莘学子在高考中追求的是名校高校,而报考高职的人不多。而且大学生们选择“白领”的众多,选择“灰领”的太少。这就形成了人才市场上的怪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灰领人才紧缺。二是用人观念错误。目前,不少企业要么大量招聘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上岗;要么宁愿招专业不对口的本科生,也不要专业的高职生。三是教育观念陈旧。当前我国企业的灰领主要是企业自己培养,培养的方法也是师傅带徒弟,效果很差,现行教育体制注重书本理论,忽视实践操作,不符合灰领人才的培养要求。即使在高校招生中,也是高校、名校择优录取,高职只能做“收容部队”,在名校、高校录取后“剩下的人员”中,“矮子里面选将军”,这样就影响了灰领人才的素质。
蓝领:弱势群体在呐喊
全国蓝领一片“紧”,资源稀缺。中国蓝领群体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壮大,这几乎是一个无须论证的事实。尽管国有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幅度较大,但非国有制造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明显。而且电脑、空调、彩电、冰箱、手机等大量新型工业最终产品的涌现,蓝领就业的范围已经从“生产线”延伸到了消费过程的售后服务领域。目前我国的蓝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城市普通工人,二是进城的农民工。正因为蓝领的需求量大增,全国大范围的出现了“民工荒”。专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意味着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因此,对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竞争是全球化竞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蓝领就业岗位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多偏见,遭漠视,弱势群体。根据2004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调查,12年来,珠三角地区民工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即使是很低的工资,工人们依然不能足额拿到,欠薪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引起劳资冲突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企业克扣、无故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合同不完善,企业常常单方面撕毁合同,解雇员工;三是工人工伤之后,无论是医疗费还是赔偿费,理赔都难以到位。由此可见,蓝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实在太低。为此,蓝领们也多处呐喊,甚至上访告状,然而有多少人为蓝领讲话?又起多大的效果?曾受到温家宝总理关注过的重庆农家女熊德明,2004年底从重庆远赴浙江温州,替老乡讨工资,但最终也无功而返。蓝领群体的社会贡献不被尊重,对蓝领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的冷漠,不仅仅是一个蓝领群体的问题,而更重要的还是中国国民社会角色与社会形象病态发展的社会问题。
穷,并满足着。中国的蓝领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贫困而被人漠视,虽有怨言,但咬牙不说;虽有眼泪,但往肚里流。他们感到满足的是,纵比,比前些年生活好多了;横比,比农村种田强多了。容易满足是广大蓝领的共同特点。蓝领的生存状态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2005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蓝领们呼吁,增加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据国家权威部门宣布,中国计划在2010年前培训两亿农民工,在上海、黑龙江等至少8个省市发展蓝领技术工人群体被放在突出位置,其他很多地区的跟进只是时间问题。重新打造一支满足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蓝领队伍,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之需。
“领”色变化一步之遥
中国职场“五领”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显著的界限,其变化或许只是一步之遥。
“白领”和“粉领”,攀上“金领”的宝座也仅是机遇和实力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也并非不能圆“金领”之梦。即使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工,数年之后成为赫赫“金领”的也大有人在。山东省华仙集团总经理郑书旺,辽宁省凤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孙凤祥,广东省志高空调公司董事长李兴浩等,都是由农民步入“金领”阶层的。
而“粉领”中,有不少都有从事过“白领”的经历。“灰领”与“白领”的界限仅仅是工作分工不同,也就是说从办公室到车间的距离。“灰领”更是“知识蓝领”的一部分。加大对“蓝领”的培训力度,壮大“灰领”的队伍,正是今后人才发展的方向。随着工业信息化、信息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将来“白领”工作和“灰领”工作也即创意管理与动手操作的分别。
“蓝领”来自城市居民和农村中的农民,从事农村机械化作业的农民如今也划入“蓝领”的范畴。“蓝领”的队伍在扩大,蓝领与灰领、蓝领与无领的转化仅在瞬间。
如果没有“金领”,“白领”就没有了动力;如果没有“蓝领”,“白领”则失去了基础。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保持金领、白领、粉领、灰领、蓝领等社会角色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更加丰富多彩,才会飞速发展。
----------------------------
又说:
金领→白领→灰领→蓝领(蓝领内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他们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美国《财富》杂志是这样评价金领的:他们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年薪在15万美元到40万美元之间。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对9956户城市高收入家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金领”高收入阶层的月薪大都在1万元以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市场价格在80万元左右,有一辆进口车或至少有一辆奥迪、桑塔纳等档次的国产轿车。
白领: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服装的阶层。写字楼里的白领最早为人们熟知,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一技之长而被老板聘用,懂得把自己打扮得体,工作上能独挡一面。面对无常的世事显得更加达观,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趋实用。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美国标准)。
灰领:相对于“白领”和“蓝领”而言,白领一般是管理层或者做些文职的事情,而“灰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很娴熟的技术的工作人员。但是“灰领”也不像一线的蓝领,他们的薪资是一般蓝领的3-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从事像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职业。
蓝领:蓝领作为与白领相对一族,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他们靠支付自己的体力来获取报酬。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不高。据有关统计,蓝领的工资通常不高于1000元。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但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象白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