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当灌下水了.^
面对这一组令人揪心的照片,任何语言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作品的取材地,是战乱不息、贫瘠之极的亚非地区,镜头摄入的,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童男童女,战争的灾难因他们而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孤零零地睡在难民营货车底下的破烂麻布上,脸上已有凄苦的表情,仿佛是在埋怨这个世界;早熟的伊拉克少女双眼啜满泪水,目送英军坦克,为失去的家园哭泣;利比里亚童军身背玩具熊,举枪对准摄影记者,惊恐万状,举止与表情与他的年龄是多么的不相称!最令人震撼的,是卢旺达少女在一片横倒竖歪的同胞尸体丛中寻找自己的双亲,双手紧扣的绝望表情,生命的尊严在这里荡然无存。
谁之罪?人们不禁追问。
从摄影技巧看,这些照片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人性的摧残,战争的惨祸,都有最直接的揭示。究其原因,在于镜头的背后,有一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之眼,当它聚焦于儿童——这一代表民族国家未来希望的弱势群体时,便获得了一种更强的冲击力。
2003年4月8日,英国及其盟国军队攻克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当英军坦克驶向巴士拉复兴党办公室的时候,伊拉克少女为失去的家园哭泣。(ODD ANDERSEN 摄)
1994年7月18日,一名卢旺达少女在100多个同胞的尸体中寻找她的父母,在遇难双亲前双手紧扣。
2003年6月27日,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一名身背泰迪熊的童军举枪对准摄影记者。
(GEORGES GOBET 摄)
1978年2月,一名在莫阿迪泽难民营的婴儿睡在货车底下。(ALEXANDER JOE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