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猜》的节目环节这几年有一些变化,前几年还有些注重知识性(如看动画猜成语的《脑内大革命》),而今年就只注重娱乐性了,但我觉得在娱乐节目中,节目设计只能占到成功的一小半,而绝大部分要取决于主持人。下面我从几个角度说说我对吴宗宪主持风格的看法。
一:高人一等的机智、幽默
媒体一般称赞吴宗宪是“机智、幽默”,这一点许多主持人也具备,但为何宪哥的语言最受欢迎?我看首先是跟空间比较大有关。再拿李咏为例,李咏的表现受到两个限制,一个是身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台,再闹也有个度,很多玩笑是不能开的(1999年5月,在中央台化妆间,李咏兴奋的告诉我:“我在大连台主持个节目,大奖是个房子,我说话特随便,过瘾——第二天早上小姑娘他爸电话打来了,损我一顿。” 从李咏的开心我感觉到,《幸运52 》多少限制了他的发挥)
第二个就是节目性质的限制,《幸运52 》是知识竞赛节目,不是纯娱乐节目,程序化太强,答案也太固定,这都影响李咏的发挥。
吴宗宪没有这些限制,台湾的娱乐节目空间非常大,主持人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然而空间大只是个前提,这对所有台湾主持人都一样,为什么他能脱颖而出呢?当然因为同样是“机智、幽默”,吴宗宪更胜一筹。其实所谓机智就是“话赶话”,你听了这句话可能没感觉,但他听了这句话,却跟了一句,效果是满堂大笑,这就是水平了。跟胡瓜比起来,吴宗宪属于话多的类型(话多话少跟主持的好坏没关系,主要看是否精彩,有些糟糕的主持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味抢话,抢的还没乐,只会增加观众的反感),他总能抓住别人话语的“缺陷”,补上几句,比如有一次阿雅(吴宗宪的女搭档)讲自己小时候,妈妈骗她是垃圾堆捡来的,她不信,哭了很长时间。讲完后,吴宗宪同情的说:“阿雅,有句话我一直想说,从刚见到你那天起,我就觉得你身上有股馊味儿——”
刚才的这个例子还说明一个娱乐主持的技巧——贬人,也就是讽刺别人,这一点内地的主持人做的远远不够水平,要么不敢开口,要么说的不疼不痒,当然还有更糟糕的,那就是完全不顾对方的自尊心和接受能力,说得太重。这方面吴宗宪非常老练、很高明,火候把握的非常好,既能达到“开对方玩笑”的效果,也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这里还有个小原因,参加他节目的演艺圈人士比较多,这些人相对开放一些。另外,主持人一定要知道,对演艺人士和普通观众,开玩笑的分寸绝对不一样,对观众是绝不能过分!否则也得罪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所谓“贬人”的技巧就是“就事论事”吧,反正不能从人格上全面否定一个人,最聪明的莫过于“明捧暗贬”,比如一位男歌手做嘉宾,长的很一般,但吴宗宪没跟他说话(也不认识)之前就宣布:“他一定唱歌很棒!”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歌儿唱的好?”宪哥说:“否则他不就是一点儿优点没有了吗?”(贬他外形一般)
二:以“娱乐”为目的的自吹自擂
中国人的习惯是,一向不喜欢好炫耀好吹牛的人(那威说自己“有一说十” ,也是典型的“自大狂”),然而那是因为某些人不懂吹牛的技巧,吹牛应该以“娱乐”为主,目的是逗大家一笑,而不是抬高身价。以前有人批评钱钟书在作品中过于炫耀——经常引用外文,或者很自信等等,我觉得这只是个表达习惯而已。
有一次谈到某歌星的新专辑在日本很受欢迎,吴宗宪就说自己当年也有一个专辑在日本卖的好(他是歌星出身。我发现一个现象,歌星出身的主持人,要比演员(含小品与相声)出身的受欢迎,原因很复杂,以后再探究),两位女搭档就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吴宗宪却大声说:“我就提!我就提!那日本女孩子追我追的啊——”顽皮可爱,阿雅添了一句:“你欠人家钱吧,所以追你!”效果好极了。
三:善于跟搭档合作
内地主持人通常犯的毛病是“不合作”,都想出风头,都想说准备好的那些精彩有趣的词,一旦搭档出了彩,总是不能添一把火,而是“好了好了,说正经的”。我觉得这就是人格魅力与素质的问题。尽管我没考察过《猜猜猜》的制作流程,但我能感觉到,一切是以吴宗宪为中心的(导演会有安排,指定让他掌握节奏,并且他的话要占绝大部分),尽管是这样,当吴宗宪的搭档有火花闪现时,宪哥肯定会配合,因为当一个节目受欢迎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有好处,但如果互相拆台,那么大家都遭殃,这就是通常说的要“共赢”。
[ 此贴被老猫在2006-12-02 21: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