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都觉得工作很累,都想在35岁之前赚足余生的生活费,然后退休,不再工作。仿佛现在的日子不是生活,赚足了钱,告老还乡之后才能够开始生活。(我没那么贪心,以前也只是想到了四十岁的时候退休,然后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这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大概是这样的:醒了就起来,困了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旅行、美食、兴趣爱好、友情、慈善,等等 ……。
可是,且慢!
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生活有一个致命的特点:从纷繁芜杂的社会关系中淡出了。
社会地位没了。谁会记得有你这样一个吃饱了玩,玩累了睡的纯粹生活家呢?除非你爱出风头,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自己的事迹。但这岂不又落入了另一种事业的俗套?与那些每天东奔西走的小老板有什么区别呢?
友情没了。你闲着,不代表别人闲着。你的钱,只能保证自己行动的自由,却不能给你号令别人的自由。除非你筹办一个公司,专门养一批朋友陪着你玩。
话题没了。就像现在和父母没了话题一样,独自逍遥的你再也无法和依然忙碌着的老朋友找到共同语言。
期待没了。吃喝玩乐,当所有的一切享乐排着队等你的垂幸时,你依然觉得那是享乐吗?
有个房车俱全的朋友,去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辞了职,背起背包游历全国。按照想像中的情景,他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并且坚持不剃须。四个月后回到上海,已经像个野人一样。略微休整了几天后,他得出一条全新的人生经验:“还是家里舒服。 ”
在亲身证明过4个月是在外晃荡的时间极限后,他决定呆在家里写一部小说。写了半年只得3000字,并越来越觉得这是件比每天朝九晚五还要痛苦的事。于是彻底放弃了这项追求。
以前是朝九晚五束缚了他,没时间完成这部巨作;现在是太多的时间包围了他,让他得以充分地考虑:写作,有这个必要吗?
几天前再见到他,他已经流露出想重新加入上班族的愿望。用他的话说,上班的时候,至少每天都能和活人说说话吧。
若是真的在35岁就赚足了钱、退了休,就能快乐吗?是因为天天能睡到太阳落山而快乐吗?是因为天天旅游而快乐吗?是因为可以设计点卖不出去的东西自娱自乐吗?望尽脚下的路,还有几十年那么长,每天的事业就是让自己快乐,这绝对是比朝九晚五还要艰巨的事。
如今的我已经奔四而去,却发现跑到那条线还是不够退休的资格,理想的生活状态终归只是想像,不论每天早晨起床是多么的痛苦与挣扎,但是睁开眼睛有地方可以去还是幸福的。
曾经经历过赋闲在家快一年的日子,本来以为这下有时间看书、打游戏、运动、写作。。。做一切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钻研做饭,成就一桌美事,结果基本什么也没干成,到头来有被荒置的感觉。这种脱离群众的生活,最简单的描述就是穿了新衣服都没有人评价。回想一下,倒是那些最忙碌的日子,每天叫嚷着快要累死了,反而做成了很多事,什么也没耽误。
返回头看看我们的父母,即使真的熬到60岁退了休,生活也不能没有一点追求,完全的放任。从现在就应该开始为退休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最好是有竞争和挑战性的,比如我妈,70岁了最大的爱好是跳舞,每天早晨从城墙边上锻炼回来,最兴奋的就是给我们讲述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的舞步,又有多少人抢着和她跳舞,脸上的满足溢于言表。 或者繁琐复杂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比如养那些猫猫狗狗。
所以到什么年龄退休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挣够了多少钱,而是做好了应有的心理准备,选择好了退休后的事业方向。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遁世去也的退休终归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