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贝汉作品
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2000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2000年荣获恺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对于这部长达一小时四十分钟的长纪录片,个人虽然并不喜欢,但是关乎剧作组深入死亡之地西藏,1万3500公里的长途跋涉,深入海拔2万7千呎旳山峰登顶,忍受高达65度的日夜温差,历经9个月难以言喻的艰辛,片中的全部演员都是在当地临时遴选出来的藏族同胞。对于这类电影,你可以不看好,但是敬佩是之心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这是一个气荡回肠的传奇。在新老领袖的交替中,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展现生命,价值和精神。喜玛拉雅的西北部有一个海拔五千多米的小山村。村里的老首领霆雷的儿子刚刚在和卡玛去取盐的路上因事故而死,霆雷认为是卡玛想夺头领之位而有意让儿子死的。卡玛是位年轻的头人,他不顾及传统,提前于老人们占卜的日子领着年轻人上路了,霆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儿子诺尔布,带领孙子和其他老随从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经过千辛万苦,赶上了卡玛的队伍,又经过烧盐占卜,预测到了风暴,领着队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临死前把领袖的位置让给了卡玛。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影片,霆雷是个老牛仔一个坚强的斗士;卡玛是个反传统的新型领袖;诺尔布是个喇嘛,一个画家,虔诚于宗教,醉心于艺术。他们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与世隔绝的地方,喜玛拉雅最深处。性格的差异老人的神秘死亡,人类极限的考验,影片用真实自然的笔触,把一个神秘遥远的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感动,感动这自然的凄美,感动这人格的伟大,感动这灵魂的震撼……
仙境一般的喜马拉雅人迹罕至、一队雪山行旅风雪凛冽中缓缓行来,藏密梵声如仙乐般在耳边响起……本片是法国、尼泊尔、瑞士和英国四国合拍的剧情与纪录大片,获2000年度第25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音乐两项大奖。和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的拍摄队伍是《微观世界》的原班人马,他们历经长途跋涉1万3500公里、深入海拔2万7千呎竹旳高山、忍受高达65度C的日夜温差、历经9个月难以言喻的艰辛拍摄而成,片中的全部演员都是在临时在当地屏选出来的藏族同胞。影片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和启发。展现了藏族人独有的崇敬天地、与大自然合作的信仰及生活观,以及人与大自然间循环相生的真谛。制作本片音乐的仍是《微观世界》的布律诺·库莱,他凭借本片的音乐再次获得了法国凯萨奖及影艺学院最佳原声带大奖,藏族民歌与藏密梵呗的神秘气息,再加极具气势交响乐,使喜马拉雅山的风光与人情更显无穷魅力。(藏语发音)
导演艾瑞克·瓦利在1981年担任《小宇宙》的编剧及摄影时,他被西藏的风光深深吸引,从此与西藏结下20年的不解之缘。他要以《喜马拉雅》纪录这个真实的故事与真实的地方,然而真正促使他拍摄《喜马拉雅》的人就是片中的村长~霆雷,霆雷是多波村连续6届的村长,他在1983年赶犁牛的路上认识了艾瑞克瓦利。有一次当艾瑞克与霆雷共同观看黑泽明的《七武士》时,霆雷回过头告诉艾瑞克:『你可以考虑拍摄一个有关喜马拉雅的电影,比起写作和摄影,我认为电影更有力量!』
自此艾瑞克决定克服万难,拍摄一个讲述西藏的故事,为了能够确切的呈现当地的生活型态,导演花了2年的时间与所有的演员共同构思脚本并且让彼此熟悉。而老霆雷坚毅的表现因此获得了『马龙白兰度』的绰号!
该片的主要演员除了霆雷之外,喇嘛诺布也是真正的喇嘛,年轻的继承者~卡玛来自西藏,与导演在加德满都相遇。女主角佩玛则是印度出生,于西藏长大的女孩子,她过去曾经在《火线大逃亡》中演出,算是有过演出经验的非职业演员;
而片中的小孩帕桑自小与导演认识,也有过许多的演出经验,他在加德满都学英语教育,是所有演员中最有知识水准的人,也因为这样他还敢与导演为了酬劳讨价还价!
距离机场还要3周才到得了的多波村,目前的生活还是相当纯朴原始,即使电影拍摄过后,他们获得些许的酬劳,但依然过著原来的生活,一样每年赶犁牛拔山涉水,一样耕种度日,丝毫不受影响。
为了能够完整呈现当地的景色,拍摄小组吃尽了苦头,长达9个月的拍摄期中就有一半的时间与天气搏斗,甚至有过3个礼拜遭遇6个暴风雪侵袭,剧中不仅演员要与真实的天候对抗,摄影小组更是困难重重,为了拍摄湖边栈道的场景,他们必须花2周的时间在陡峭的山壁上架设平台才能拍摄壮阔的场面,种种的艰苦只为了真实呈现勇气、尊严、人与环境压力对抗的西藏精神。
谦虚的导演艾瑞克不但接受专访,还反过来询问现场媒体看过该片的感想,并希望大家能够老实的指出该片的缺点以供他改进。他也指出电影确实反映出当地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下,女性居花瓶的地位。所以他正在秘密筹画的下一部作品也将探讨女性议题。
艾瑞克本人的人生观也诚如电影中所说『选择最难走的道路』,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畏惧的去完成他的拍片理想,如此才不罔此生,这样的精神与电影中的老霆雷颇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