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7阅读
  • 0回复

北京的灵山

楼层直达
级别: 侠客
发帖
296
金钱
0
威望
0
贡献值
0
北京的灵山

  据说,凡是叫灵山的地方一定是美丽的。
  当我乘坐缆车,在瑟瑟发抖的风中回眸望去,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北京的灵山居然和“家有二斗粮,不进门头沟”联系起来。
  事实就是这样冷酷。在1949年以前,门头沟是个除了煤矿之外一片荒凉的地方。而这里的煤矿,由于矿主或资本家的野蛮开采,根本不考虑工人的死活,日久天长,门头沟便成为“有爹有娘,不要把孩子送到门头沟”。
  美丽的灵山就这样成为人间地狱。
  山下,很多游览的车辆在载着人群沿着起伏而蜿蜒的道路向这里奔来。这里既是燕山一角,也是太行山的支脉,森林经过若干年的生长,已经逐渐粗壮起来。
  这是夏天的午后,北京城正浸泡在炎热阳光下。无助的行人,依然会在滚烫的大街漫无边际的行走。而这里却寒风凛冽,缆车下是一片片绿色的草甸子。天空,一片湛蓝。身着短袖衣服的我,似乎只有靠吸烟来抵御寒冷。
  在历经一段难熬的“冰冻”后,我们一行20多人终于达到了半山腰。为了抗衡寒冷,我租了一件军大衣后,便向山顶冲去。
  这时,天空突然阴霾密布,雨随即泼下来。像是呼啦一声,刚才还密密麻麻的人群突然不见踪影,同伴们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只剩下我还有几个优哉游哉卖鞭炮的山民。
我递了一支香烟,向他们询问:“老乡,你看这个雨能下大吗?”山民接过香烟说,“不会,这雨下不大。”
  “为什么?”我好奇得追问。
  “你没有看到那云彩,老高老高,这样的云彩不会下大的。我看你就租俺匹马上山顶吧。”
  我知道,山民的话不会有错,如果有大雨,他们是不会跑到山上找事的。山顶大概离此40多分钟的路程。我只好随着一个山民,踏着泥泞,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向他的马厩走去。
  大约10多分钟后,我到达他的马厩。所谓的马厩其实就是一个能容纳2匹马的草棚,外面却有30多匹骏马。我迟疑地接过他递过来的缰绳,在他的协助下哆哆嗦嗦地上了马。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有这样亲密地接触过骏马。
  这是匹军马。但是并不高大英俊,也不是那么显眼。在跨上马鞍之前,我已经看到了它的印记。一路上,山民滔滔不绝地介绍它的速度、耐力和其它的优秀品质。旁边和我们一同赶路的几个山民,则帮腔说,这匹雪里青是明星马,当年拍太平天国时,是XXX的坐骑。
  看我骑得还顺手,山民把缰绳递给我说,你先走,在山顶那面有个地方下马,马会自己到的。你到了就下马,然后上山,你下山以后我正好就到了,然后我们下山。
  在记住骑马的几个基本要领之后,我战战兢兢地骑马前行。
  山路狭窄陡峭而难行。马在草甸子之间的泥泞中穿行。毛毛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时不时就要经过几个悬崖。沿途不时看到庞大的牦牛晃动的身影。
  我打马走进牦牛,这种有些黑色的庞大动物的眼睛和其它品种的同类没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眼是温顺的,因此它们才成为人类最早的家畜之一。
  雨好像是渐渐地停了。终于,到达了可以下马的地方。我翻身下马。然后向山顶走去。
  山路难辨。虽然只有很短的路,我却迷失了方向。最后迫使我放弃通往山顶的羊肠小路,而穿过草甸子深一脚浅一脚的爬上山顶。
  这里是北京的最高地,似乎也是华北平原的峰顶。奇怪的是,山顶上没有任何雨后的痕迹,石阶光滑干净,像从来就没有经过雨露的滋润。山顶上,依然有一个卖鞭炮的农民在漫无边际的放炮。他放出的鞭炮类似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二踢脚”,不同的是,他放出的是排子炮,通过一个支架做发射器,把他要卖的鞭炮射向天空。
  这种排子炮声音清脆而响亮,据说,是来自古代,是当地向亲人报平安的一种习俗。
  我站在峰顶凝望,山的一侧,乌云依然密布,毛毛雨依然不停。而另一侧,在蔚蓝而无际的天空,鸟儿正伸展开羽翼,迎着太阳飞翔。
  这是大自然又一次无可匹敌的杰作。灵山的峰顶把一道自然景观分割,并形成另一道绮丽的景色。
  我相信了关于灵山的美丽的传说,因为我曾经去过两座灵山,她们都显示着无比耀眼的美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