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那会儿,常喜欢一个人发呆,这种事情尤其是坐在学校四楼图书馆那一排靠窗的座位上,看残阳晚霞风过树梢。还有周六阳光灿烂的早晨躺在上铺,双手背在脑后,看着宿舍对面的破工厂的时候发生。若有所思的感觉,任思绪游走,想到哪是哪,也许是近来发生的一些琐事,也可能是心里一直存在的心结。偶尔有路过的同学还调侃我一下:“嘿,哥们,玩深沉啊,这年头早不流行这个了。”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那个笑不太自然,确切的说是表情有些牵强。知我心者谓我所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想我多少有点多愁善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那段时间听的比较多的是黑豹的“眼中含着眼泪,虔诚的忏悔,镜中好忧郁的我,像是真的犯了错。我也不愿去体会,那种苦涩滋味,又有谁能告诉我,该怎样去做。时常感到疲惫,辛酸和劳累,镜中变消瘦的我,忍受不平的折磨。不愿去过平常的生活,放弃一切是我的错,何时得到轻松和快乐,何时驱散身边的寂寞……”虽然我不一定就和歌词中描述的一样,但我就是喜欢听,一遍一遍地听。也许只有同样伤感的曲子才能和内心的感受合拍。
人越长大越觉得孤单,当我们还是小孩子,还在那啥都不懂的追逐嬉戏,唱着“王子骑白马,月亮不见啦,还有猫咪总是追着尾巴有多傻,小时候的记忆好无价。孩子们玩耍,双脚全是沙,笑声让我想起童年暑假,那个和我折飞机的她还好么?”高中恩师曾讲过,你结识的一些朋友,幼儿园、小学的太幼稚,不懂得友谊;初中高中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结识的朋友有可能是你一辈子的;大学因为大家都有了各自的人生观,也有各自的生活、成长轨迹,除了同宿舍的之外,很少能结交到比较好的朋友,而且毕业天各一方,基本上再见会很难。
高三有段时间我很抑郁,觉得学习的压力很大,我偏科很严重,这让我屡屡折戟沉沙。而且最要命的是我引以为豪的英文科目有下滑和不稳定的趋势,运动方面更是没有多大天赋,打球也没有我的份儿,大部分时间我只是一个看客。看到很多同学乐观坚毅,稳步攀升,学习娱乐两不误,这些在潜移默化间都会让我受到失落的情绪影响。我每天机械式地重复昨天的动作流程。有一天我从车库取车,手一拿钥匙的一刹那,我突然觉得每天都是这样,挺没劲的。再联想到一个西北放羊娃的故事:放更多的羊,赚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娃,然后娃再放羊……如此“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似的重复下去,我就在那想,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当然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教科书的说教。而现实中的我是为了什么?
经常在网络上的人,大多数都是孤单的,寂寞的。毕竟上网的时候,你除了面对冷冰冰的、带有辐射的电脑屏幕,和外界基本上隔绝的。写下一段文字,是在给自己看,也在给想看的人看。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人想想其实满可怜的,因为那根本就是在自说自话,没有交流。而在网上聊天越久,就越觉得失落。柏拉图式的天马行空,侃侃而谈之后,再面对柴米油盐、水电煤气之类的生活琐事,彷佛都有恍然隔世的感觉。之所以会感觉到冷,那是因为曾经温暖过。之所以会失落,那是因为曾经投入地聊过,然后有种被掏空的感觉。电脑一关,又是形影相吊,一身孑然。也许彼此思念,但仍各自孤单着。
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当我听到他说他会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忘记锁门、关煤气之类的情况,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因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上学走到半路了,老是觉得家里门没有关,后来又折返回去,却发现门关得严严实实。医学上给这个起了一个名字:精神强迫症。据说相当多的人因此困扰,还好,不是精神分裂;还好,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情况,我长舒了一口气。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讲,那也许就叫细心、严谨。看到那么幽默的小崔居然说到自己得了抑郁症,我都有点不太敢相信。情绪低落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欣赏一句话:“创作中,允许你有低潮,但不能总是低潮。既然能找到理由难过,也一定能找到理由让自己快乐。”
是呀,快乐其实也满简单的。阳光普照的午后,靠在窗台看远山;夜晚在山顶看着远处灯光点点的城市夜景,吹着晚风,看萤火虫看星星,如果再有一个人靠在你肩头,轻声细语,那绝对是应景之佳作。她如果对我说:“你看蚂蚁多好,平时那么喜欢吃甜的东西,腰还那么细,真羡慕死我了!”那我就反驳她:“你看大象还天天吃素呢,腰不还那么胖?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嘛”。如果太有钱,就买个奥迪,开车直奔澳门吃澳洲龙虾,如果没太有钱,有个奥拓也行,反正能开到北京看场奥运。有一次就在家琢磨着自个儿怎么吃,想着法儿的弄:蒸米饭时放洗净切片的橘子皮,吃米饭时用苹果味汽水泡饭,绿意盈盈的,晶莹的米饭一粒粒,赏心悦目且味道不错。吃着碳烤面包片+脆嫩腌黄瓜+奶酪+烤鱿鱼须,喝着红茶+豆浆,真是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句歌词“这种感觉从来不曾有……”快乐的人未必拥有很多快乐,他之所以快乐,在于他很快就能忘掉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