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夜。
位于广州大道中一栋写字楼的“密室”里,七八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戴着眼罩听着音乐。一个年轻漂亮的美眉,悄悄摘下眼罩,笑眯眯地开始逐个扫描在场人士,眼神迷离。被她看上的人可要倒霉了,美眉只消伸出食指凌空一点,那人就得悻悻离开房间,或者还留下一通“遗言”——他因“被杀”而出局——原来美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手”。
这是发生在广州首届杀人游戏大赛中的一幕,也在每个晚上的“杀人吧”里不停上演着。
据说,时下在白领中流行的杀人游戏发源于美国硅谷,1999年由归国的留学生传回国内。作为一种全新的心理游戏,杀人游戏由多人参与,彼此在游戏中较量口才、比拼智慧,一开始即受到白领和学生一族的青睐,作为聚会、饭后的休闲消遣方式广泛流行。随着近两年的迅猛发展,国内已经出现了几十家专业经营此类游戏的“杀人吧”。继今年三月在北京举办首届杀人游戏大赛后,广州10月中旬也举办了首届正规“杀人”竞技比赛。
“杀人游戏目前还算是新生事物,举办比赛也是尝试,我们想通过竞技的形式来探求这种新型游戏发展的可能。”此次比赛的组织者之一,广州骏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何国锦告诉记者。
周末凌晨时分,广州大道中的一家杀人俱乐部门前停满了私家车,不时有衣着讲究的白领三三两两出入,有的一玩几小时,有的彻夜不归。走进大厅,墙上红色的电子显示屏不停闪动,交替出现着玩家的昵称及他们的实时成绩。
骏凯俱乐部现有会员5000人,主要为25—35岁的白领,除了从事IT、传媒、房地产、教育界人士,还有律师、警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相对外向,善于思考,喜欢交友”。通常在这里消费,每次40到50元,固定玩家平均每月来这8次左右。“俱乐部会员根据不同水平等级呈金字塔状排列,现在已经有4个7级玩家。随着游戏的日益专业化、竞技化,更多的高手不断涌现出来,金字塔也将搭建得更为巨大。”工作人员介绍。
像骏凯这样专门经营杀人游戏的杀人俱乐部(俗称“杀人吧”),广州一年里冒出六七家,固定会员总人数已达两万以上。俱乐部运作规范,采取会员制,玩家持有会员卡、杀人手册,并有一个ID昵称作为代号。新手入门时还配有专门的“培训师”,负责教授规则技巧。会员进入游戏、统计成绩、计算费用都通过小小的卡片来完成。派发身份牌、指挥游戏以及法官的各种判断则由电脑发声来完成,以示公平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