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阅读
  • 1回复

一场关于WC的平等“革命”

楼层直达
级别: 光明使者
发帖
9743
金钱
97007
威望
106
贡献值
1
“我怕来不及,我要冲进你的怀抱里,可是一看到你的样子,就吓退了好几里,直到肯定我自己,真的失去忍耐力,也无法和你接触亲密……”一首曾经流传广泛的《至少还有你》却被一些女性网友戏谑成女厕所的写照。仔细回想自己在外如厕的经历,尤其是女性朋友,倒也真和歌词中描述的尴尬十分契合。

  最近,一个名为“女权中国”的网站发起了《公厕行动倡议书》,希望通过大众的关注,改变女性如厕难的困难。光是这个网站的名字就够吓人,女权主义者?都是拿着棒槌,手握拳头,希望打倒一切男性的女人?她们为什么会关注“厕所”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私密空间?周刊记者采访了该网站的负责人任钰。

  女性如厕尴尬时分

  香港的一次如厕经历,让任钰至今记忆犹新。那次她去香港旅游,在一个快餐店排队上厕所,由于女厕所只有两个蹲位,所以队伍排得老长老长的,甚至堵住了男厕所的门,使得每个进出男厕所的男性都要挤过队伍才能进入。后来有个特别“仗义”的女服务员在确信男厕暂时无人使用后,“号召”了一批女性进男厕如厕,而女服务员则在外面“把风”,最后导致欲“方便”的男性在门口也排起了小队。

  这样的事情在内地同样常见。最典型的一个事例,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一位外地女子和丈夫在南京路逛街,该女子一时内急,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公厕,最后甚至尿在了裤子上。自此之后,她就不敢轻易上街。

  任钰在和一些女性聊天后发现,最常见的如厕尴尬有以下几种:尿急的时候不知道厕所在哪儿;找到女厕所后,总是有一长串人在排队;进了厕所后,发现没有放包的地方,没有挂衣服的地方,没有安顿小孩的地方……一位家庭主妇提到她上小学的女儿,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厕所方便。问她为什么不在学校上厕所,她的答案是:脏、臭、便池不通与恶心。


女性如厕难的尴尬也会导致男性的尴尬,一位经常陪女朋友逛街的男子说,“其实最倒霉的人是我,每次她排队上厕所,都会把皮包、大衣挂在我身上。我一个人杵在那里,就像一棵圣诞树一样。”不少男子由于女友上厕所而必须在外等候,因此感到不耐烦,甚至埋怨女友为什么动作老是那么慢。

  “尴尬”引发身心伤害

  多数人不知道这样的尴尬会对女性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0岁的李女士因此而患上肾结石,她说:“到医院看化验报告那天,刚好是位女医生值班,显然经验丰富,先问我是否经常忍着尿不上厕所,我说是啊,她再问我是否长期少饮水,我连连点头,她告诉我不少女性患肾结石,正是这个原因。我觉得做女人真惨,女厕经常要排队,我们都习惯忍着,尽量少喝水,甚至不上厕所。”24岁的莉莉去年验出膀胱炎,被问及上厕所的经验时,莉莉马上道出读中小学时的“惨况”:“我那个小学,只有一座女厕所,里面只有三个厕格,每次课间休息那十五分钟,男同学上完厕所还能去球场运动,女生却要排队。试想,全校有150个女同学,三个厕格怎够用,很多时候别无选择,附近又没有厕所,只好一忍再忍。”

  任钰说,曾经有一个医生做过“女性膀胱炎和公厕的关系”的调查,调查发现,许多女性怕上厕所,不敢喝水;有时找不到厕所,有时是厕所太脏,所以只好憋着;长期练就的“忍术”,后果就是屡患膀胱炎。一旦有了膀胱炎,频尿和排尿疼痛往往接踵而至。如果膀胱长期负荷过重,会损害排泌与新陈代谢的功能,严重者会导致肾病、便秘,甚至尿中毒。上厕所的尴尬会使一些女学生产生自我认同的缺失,认为女性身体就是麻烦和负累,可以想像,上述在南京路上尿湿裤子的女子,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尴尬背后是缺失关怀

  女性如厕难,主要在于厕所设计不合理。国家建设部 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男厕每10人设大便蹲位一个,女厕每8人设大便蹲位一个。如果从女性的如厕频率、如厕方式和如厕用时等这些特殊因素考虑,5:4的比例往往不够。因为女性一般上公厕的时间,约需 130秒,大约是男性(45秒)的3倍。换言之,每间女厕的人数容纳量应该是男厕的三倍左右,才真正公平照顾男女的不同需要。此外,逛商场的往往女多男少,多半女性还肩负着带小孩上厕所的“任务”,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女厕所的“拥堵”。

  “女厕所的设计问题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了我们城市对女性关怀的欠缺,女性如厕难的尴尬背后反映的是性别不平等。”任钰说,“问题症结在于平面狭隘的男女平等观念,所谓平等并不是均分,以为男女厕所的面积一样,就能平等照顾到人的需要,而这个‘人’,完全以男人的需要作标准,根本未考虑女性的处境与需要。在女性看来是很基本的要求,往往为现有的社会价值观所轻视。这些情况,必需通过我们的努力加以改善。”

  关注女厕不代表女权

  “你们为什么关注厕所?是不是因为你是女权主义者?”任钰和同伴在讨论女厕问题的时候,总是招来许多男性怀疑的目光,“难道没有其他的学术问题可以讨论了吗?”“为什么老不务正业,老是搞什么女厕问题?”在男性的学术领域中,家事、厕所这些事情难以登大雅之堂。

  更令人失望的是,任钰查阅了许多资料后发现,关注女厕所现状的少之又少:“我在学术期刊网上查询厕所,可最后发现有关厕所的资料基本为零。”在听到众多女性的如厕烦恼之后,任钰决定在她的网站上发起《公厕行动倡议书》,倡议所有女性将如厕烦恼大胆说出来,并期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关注,并最终解决女性的如厕难问题。

  任钰解释说,通常的女权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四肢简单,手拿棒槌,要将男性打倒的女性”,而她们,只是想发出女性的声音。“女性应该将如厕难的体验说出来,因为男人根本不知道女性的如厕之苦。将自己的困境说出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孤立,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现状。”说这话,任钰深有感触,许多女性在文化心理压力下,都觉得如厕难很难开口谈。所以任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将自己的经历和这些女性分享,然后打开这些女性的“话匣子”。厕所问题,只是任钰致力于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第一步。
公厕·经验

  澳大利亚和英国都有公众的厕所地图。澳大利亚将城市内所有的地图编辑成册放在一个旅游网站下,任何游客都可以免费在网站注册,寻找自己所需的公厕信息;而英国将厕所地图放在政府市政建设的网站下,市民也可以通过查询了解自己所要的信息。在美国正在推动建立“中性厕所”,在一些公众场所如国际会议中心因为不容易预测参加人员的性别比例,所以将厕所设计成活动隔间,随时根据参加会议的男女人数而机动调整男女厕所面积的比例。而在荷兰的一些城市,则建立了一些女性站立小便的厕所。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上海也有了许多新型厕所,市中心地区的旅游公厕指南,街头投币的中性厕所,这些都可以解决女性的方便问题。“厕所原来就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地方,只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新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也就是说,能解决方便问题的厕所就是好厕所。”任钰这样说道。


荷兰的“便友”


  对于受不了和厌烦排队等候上厕所的女士来说,一项发明可说是帮了大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艺术家泽普发明了一种手持、漏斗形状的女用尿瓶,有了它,妇女也可以像男人一样站着小便了。

  这种女用尿瓶叫作“便友”(P-Mate)。在开放、思想自由的荷兰,“小便文化”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泽普告诉路透社电视记者:“只要伸直膝盖、屁股向后、把短裙和内裤移向旁边,就可以站着小便了。”这种用防水卡片纸板做成的尿瓶,外形就像用来装炸薯条的锥形纸袋,在过去6个月里,已经在荷兰和比利时售出了大约10万个。



这项发明的目标是那些参加音乐狂欢节的人们,她们要为了“方便”一下而排长队,而且厕所又肮脏又湿。

打开“便友”,切记不要用力挤压它。

“便友”使得妇女也能够向男人般站着小便,为那些嫌厕所坐盆太脏而不知如何是好的妇女救了急,同时也减少了她们为排队浪费的时间。



把裤子拉下一点,再把内裤拉向一侧,把“便友”放在尿道下面。


  当然价格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便友”通常都有明亮的标示和时髦的印刷,在Body shop商店每个“便友”卖1.99美元,而在泽普的网上,消费者可以购买5个一包的“便友”,每包3.20美元。

纯洁的心灵永远万岁!

[mp=1]http://syzj.jm.e21.cn/WLTD/MP3/38.MP3[/mp]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级别: 风云使者
发帖
7376
金钱
1919
威望
5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8-21
Re:一场关于WC的平等“革命”
伱德背影依然那麽清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