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片名称:Lords of Dogtown(2005)
◆中文译名:狗镇之主
◆类 型:动作/剧情/体育
◆影片产地:美国
◆I M D B :
http://www.imdb.com/title/tt0355702/ ◆评 分:6.2/10 (1,562 votes)
◆对白语言:英语
◆字 幕:中文
◆文件大小:2CD
◆影片长度:110mins
◆导 演:凯瑟琳·哈德威克
Catherine Hardwicke
◆演 员:埃米尔·赫斯基 Emile Hirsch
维克托·拉苏克 Victor Rasuk
约翰·罗宾逊 John Robinson
希斯·莱吉尔 Heath Ledger
尼基·里德 Nikki Reed
◆内容简介:
滑板上的精灵
加州,威尼斯海滩,狗镇,粗犷干燥的街头,对于上世纪70年代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太阳常景致,由于遭遇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公园中所有的泳池变成了旱池,但正是这些枯涸的泳池为一群酷爱冲浪的男孩们(斯特西?佩拉塔、托尼?阿尔瓦、杰?亚当斯……)带来了灵感,让冲浪的技术进化到泳池壁上,给滑板加上了更为安全可靠的聚氨酯滑轮,从此极限运动的重要组成项目——U台滑板诞生了,男孩们自称为“西风少年”(Z-Boys)从扑天的巨浪到废弃的码头再到城市中的水泥荒地,他们成为职业冲浪选手的梦想也渐变为职业滑板选手的梦想,但唯一未变的却是蔑视危险与死亡的态度,生活的贫苦磨砺出他们坚韧的生存态度,小小的聚氨酯滑轮渐渐涌动成为一波自由随意的运动美学,传统的滑冰选手不知该如何去理解他们,但女孩们尖叫声却毫不吝啬地献与了他们,嗅觉灵敏的开发商蜂拥而至,少年玩伴之间的消遣摇身成为了取之不尽的商业资源……
幕后故事:第三代滑板浪潮
作为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滑板运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阳光明媚的南加州海滩。第一代滑板是固定在轮滑的铁轮子上的一块50*50厘米的木板,相当落后简单,笨重而无弹性;第二代滑板诞生于1962年,是由橡木多层板压制而成的15*60厘米的板面,滑轮为塑料制成,低弹性,附着摩擦力小,耐磨性差,易失控;1973年,一个叫弗兰克?纳斯沃西的滑板爱好者第一次把聚氨酯作为滑轮材料,滑轮由此变得柔韧、耐磨,急行转弯时更为安全稳当,第三代滑板就诞生了。70年代初的滑板文化基本上是带有冲浪印记的文化,加州圣莫尼卡的“西风滑板队”把废弃的钥匙孔型泳池作为练习场地,一时间在加州“寻找泳池热”蔚然成风。从那时起,滑板运动与冲浪运动不仅是从器材、场地,也从人员上,彻底独立出来,开始异军突起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技巧、衣饰风格和音乐口味,形成了新生的、以城市为主导的滑板次生文化。
《狗镇之王》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第三代滑板诞生的当口,编剧斯特西?佩拉塔就是当年“西风滑板队”的主力队员之一,被誉为当代滑板运动教父的佩拉塔5岁时就开始学习滑冰,19岁声名最为显赫时淡出了职业滑板生涯,与乔治?鲍威尔组建了滑板帝国——“鲍威尔-佩拉塔”滑板用品公司,1990年他又以全职编剧、导演的身份进入电视制作领域,2000年开始编写并执导了纪录片《狗镇少年》(Dogtown and Z-Boys),该片在次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荣获了纪录片观众奖和最佳导演奖,就像佩拉塔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都没想到脚下这小小的滑轮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意外的人生。”佩拉塔与其他的“西风”队员一样,经历了从贫穷到摇滚明星般的暴富的过程,在拍摄了纪录片版的“狗镇少年”后,如何剧情化再现当年的心路历程让佩拉塔绞尽了脑汁,他曾经连续两周将自己锁在家中,拒接任何电话,在最终剧本出炉前曾废弃了5个剧本。
叛逆与反制是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最爱关注的话语主题,2003年预算仅为150万美元的《芳龄十三》让她在圣丹斯等多个电影节上出尽了风头,建筑学的专业背景让她扎实地以道具师的身份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共参与了20部影片的道具与背景设计,其中我们较为熟识的有《夺金三王》、《芳草的天空》等等。对于哈德威克而言,能够执导本片不失为一次梦幻般的选择,她就住在威尼斯海滩附近,平时酷爱冲浪,结识了一批此中少年。
制作花絮:再现70年代
运动场景的权威性是影片拍摄的关键,斯特西?佩拉塔等原西风队成员受聘成为了影片的技术顾问,为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和时代感,托尼?阿尔瓦负责为片中角色设计特技动作,他不仅要教授演员们如何玩滑板,更重要的是还得教会他们如何以“西风少年”的风格去玩。
当年的托尼?阿尔瓦是西风队中崛起最快的明星,杰?亚当斯则被誉为“U台霸主,最天才的滑板选手”,所以为这两位当年的风云人物选择适合的演员去诠释着实让导演思度了一番,最终,凭借《少年维特的成长》脱颖而出的维克托?拉苏克、《邻家女优》的主演埃米尔?赫斯基成为了两位主人公的新时代诠释者,其中赫斯基还专门赶往夏威夷拜访了为坚持业余叛逆的街头精神而拒绝成为职业化运动员而最终隐退的杰?亚当斯。“把我们的技术风格与他人做比较,简直就是拿汽车去和马车做比较”是斯特西?佩拉塔在1982年放出的豪言,对于此类的狂人,主演过《大象》一片的约翰?罗宾逊拿捏其不羁的性感与幽默倒是颇为顺手。而凭借《爱国者》、《骑士传奇》等影片在好莱坞成功出位的希斯?莱吉尔能够参演本片则完全是受纪录片《狗镇少年》的感召所致,来自澳洲的他就是在冲浪板上长大的,他的第一块滑板就是“鲍威尔-佩拉塔”牌的,现在他每年还保持着冲浪2-3回的习惯。
如何再现自然而未经规划的上世纪70年代的海滩景象?现在的威尼斯海滩酒店、咖啡店林立,一派兴隆,但当年的威尼斯海滩就像是一片无主之地,是一个除了孩子和自寻短见的人都不会待见的地方,最终,剧组在圣佩德罗找到了一片未被“星巴克”化的海滩,再塑了当年的威尼斯海滩。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西风队的大本营——太平洋公园、出售冲浪用品的“西风”商店、可以尽飙技艺的长50英尺、宽25英尺、深10英尺的U台“狗碗”都恢复了当年的模样。仅仅56个工作太阳,影片的拍摄工作在南加州全部完成。
在拍摄一个动作场景时,凯瑟琳?哈德威克从U台上失足跌下,昏厥了2分钟之久,吓得大部分的演员与剧组成员惊惶失措地认为她已经死亡。当哈德威克苏醒后,在场的职业滑板选手却耸了耸,调侃说道:“现在你终于体会到了滑板的滋味了,欢迎加入俱乐部。”
点评:寻找出轨的可能
因为本片直接衍生于滑板运动纪录片《狗镇男孩》、想当然地秉承了其纪实风格、将上世纪70年代的那群运动文化明星的叛逆始末忠实地搬上了银幕,所以上映后诸多的媒体亦对此诟病不已。
认为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手中操控的预算虽然从《芳龄十三》时的150万一跃为现今的2500万,但在叙述故事的能力上却没丝毫的长进。
纪录片难道还需要再次翻拍?既然制片方对于影片的定位在于“像《美国风情画》、《开放的美国学府》等片一样都是关于青春文化的启蒙”,那么在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应该向那块冲出轨道的滑板学习一下,多去寻找一些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