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 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世界上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讲出来虽然都不同,但内心满意自己的人总是居多吧。有的人认为,我比你行啊!其实不是真行,只是因为他的标准低,在这样的思维条件下,他会真的认为比你行。做管理,要对人性有所了解。有的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其实不是出于抗拒心理,也不是不想做好,在这上面不要冤枉他们,他们的问题,完全在于个人素质。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职业经理人被要求注意穿戴,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的反复提醒下,他一直不吭声,后来在老板的一再警告下,终于憋不住解释说,“我不是不注意形象,我是觉得我现在的形象并不比你们差。”讲这话的,当然是位老实人,因为更多的人是不会讲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要求。
自我要求中有一个标准问题,有的人要求高,有的人要求低,还有的人会自以为要求很高。以那位经理人为例,他并不知道,经理人的衣着不仅仅是西装革履这样简单,同样的白衬衣,会有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质地;同样的裤装,配用的皮带不同,达到的整体效果也不同,至于领带的要求,就更为复杂了。有心注意这些事情的人,总会衣着得体,精神焕发;反之,则会形象萎靡不振,总有着一幅不修边幅的外表。这位经理人当然是修养不够,所以他才会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很努力的工作,但就是总也做不好。他们自以为达到了标准,却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标准,比起别人来,实际低了很多。这就像面对一件艺术品,有的人能够立刻得到一种美感的冲击,而有的人,完全对之没有感觉,但他还真的以为这件艺术品,并无艺术价值。这是一个修养的问题,也是一种素质。
素质是一种奇怪而又现实的东西,说它奇怪,是因为并非人人都有,是一种很独特的东西;说它现实,是因为它确实存在,并且到处发挥着重大作用。俄罗斯人基于心理学的研究一直认为,素质是一个人能力的自然前提。要做一个好的经理人,“自然前提”就在于自我要求,这种要求的标准一定要很高,一定要能够做到时刻反省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比较来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这当然并不容易,但也只有当这种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日常习惯的时候,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木呐只能让别人说你一句是“老实人”而已,绝不会让人赞扬你的修养和见地,更不会说你的素质很高。企业选拔人才的时候,素质应是一个重点考察的方面,素质高的人多,企业的管理效率也高;素质差的人多,企业管理效率也会降低,因为你必须给这样的人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体验别人早已经了解、知道的东西。
[ 此贴被老猫在2008-03-17 19: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