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6阅读
  • 1回复

最毒不是妇人心(女人必看)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发帖
55
金钱
3485
威望
0
贡献值
0
最毒不是妇人心(女人必看)

都说人生如戏,但这年头,人生绝对要比戏精彩。怨不得电视电影的持续不景气,编剧埋头杜撰的东西,哪有现实的来得淋漓尽致?
  每每登录网络社会版,都会发现江湖之险,莫过人心。到处是勾心斗角的相互算计。最狠的,当然要数拿身边人开刀那种。

  一个多月前,日本媒体狂报“中国鬼妻事件”。鬼妻,即毒妇之意。话说当今日本农村,“媳妇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解决光棍问题的一大途径,就是国际结婚——交一大笔钱给婚介机构,然后在几次海外相亲后迅速敲定一桩婚姻。语言不通,交流不够,能起决定因素的,也就是经济条件了。那些贫困地区的女子,怀着过好日子的梦想就漂洋过海了。

  可惜,日本再发达也不可能处处繁华如东京。梦想与现实的差异,立马就让脆弱的婚姻四分五裂了。那个上报的女人,原本就没有多少爱的,如今又因为不如意的生活,多出种种恨来。她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花了夫家大笔金钱整形,经营起风月买卖。而那个木讷年老的丈夫又始终是个不顺眼的障碍,为了获得大笔的保险金额,女人联合起邻家友人,每日暗地给丈夫注射药剂。

  整一出现代版《淫妇药鸩武大郎》呀。舆论说,哎呀呀,真是最毒妇人心呢。

  可是那个作为受害者的丈夫呢。他未尝不知道这婚姻的脆弱,未尝不清楚妻子对他的不爱,却简单相信金钱的付出与收获。若说妇人的心毒,那么他则充分提供了培养毒菌的环境。

  当婚姻被过多地计算的时候,往往没有好结局。这原是个浅显的道理,可是一旦各有所图,道理也会模糊起来。

  前阵子,一封“加籍华裔男青年的血泪控诉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几乎传遍华人圈。连我远在西班牙农村卖米粉的老乡,都收到同类邮件。那个被转发又转发的邮件,标题就是:千万别回国找老婆!

  故事很寻常。一个自称在西方单纯良好环境成长的华裔青年,回国相亲。2003年10月相识,2004年元月登记。但据说这桩看似不错的婚姻,原来是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故事情节涉及权色交易、出轨、阴谋、欺诈……总之,错综复杂远远超出了那些泛滥成灾的刑警剧。英勇的华裔青年突破重重疑云,最终发现了自己被设计进了一个人财两空的陷阱。悲愤之下,他遂将此血泪史写成白纸黑字,广泛传播,教后人千万以己为鉴。

  故事说到这里,再迂回曲折,顶多不过是个类似的现代版《金瓶梅》而已。何况还没到谋杀亲夫那一步呢。观众读罢,也只是感慨他遇人不淑,最毒莫过妇人心呀。

  但华裔青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当事人的姓名单位照片全都附上了。随便拿一项百度一下,过去现在历历在目。这一下,局势顿时发生变化,华裔青年不仅博得同情分,还大有全球通缉,彻底摁死那对狠心男女的气势。

  这一招,才叫毒。

  所有的感情戏,都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的。华裔青年的中文那么老辣,实在很难叫人相信,他是个在“单纯、良好西方教育”下成长的呆头鹅。从相识到结婚,不过短短两个月。用两个月蜻蜓点水般地了解来赌一场婚姻幸福?何况期间有那么多的不愉快和不信任。说他头脑简单是过誉了,我没见过这么傻的人——如果他不是有所图的话。当感情里的爱恨纠缠最终上升为狠招的比拼时,那段感情就分外地不堪起来。

  但要比起来,这些都不算最毒。血淋淋含恨的,最终只需拼出个胜负结局,倒也干脆利落。我见过的最狠心的案例,是那个整天说“我真狠不下心”的男人。他的心早已不在那糟糠之妻身上了,却还要为自己利益伪装出一副无限苦衷的样子,在纠缠牵扯里安心享着齐人之福。结果,那个爱他的糟糠妻,在抑郁症里耗费完青春后,自尽了。

  《东京爱情故事》作者柴门文的新作《小早川之恋》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妻子恶狠狠地对丈夫说:我最讨厌的是,你明明不爱我了,却还要装出一副爱我的样子!

  这世上,最毒的,或许就是那爱人伪装爱你的心吧。
[ 此贴被自带饮料在2006-06-04 07:11重新编辑 ]
级别: 荣誉会员
发帖
2769
金钱
2066
威望
199
贡献值
4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6-04
这世上,最毒的,或许就是那爱人伪装爱你的心吧。
或许是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