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阅读
  • 3回复

玉兰油、H2O+被查背后的事实  转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35467
金钱
4023
威望
34
贡献值
4

上周末,我们得到业内人士的通报,被告知,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30款面霜和润肤乳液进行了测试,发现有7款样品含有丙烯酰胺单体,其中6款超过了国内和欧盟标准。因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引致神经中毒及致癌的化学物,而这6款产品又是倍受r关注的玉兰油,H2O+、碧欧泉等著名品牌,我们预感到,一场波及全国的化妆品风暴也许又会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为此我们报纸(《中国美容时尚报》)密切关注了这一事态,并迅速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相关深入的了解和调查。



    果然,从这周17日开始,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火辣报道。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直接使用了“玉兰油、H2O+等7款知名化妆品可能含致癌物”等类似的动人心魄的标题。



    说实话,这两年媒体热炒大品牌化妆品事件人们已不再陌生,欧莱雅口红含铅,诸多品牌染发致癌,SK-II有害,还有苏丹红口红事件等等。我们做为美容化妆品的专业媒体,更习惯于调查真相,搞清风云背后的事实。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更了解那些品牌更容易出问题,那些品牌相对安全可靠,那些品牌理应清理和处罚,而那些品牌应该是消费者的可靠朋友。化妆品已是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必用品和必需品,人们并不希望消费者被误导,市场被混淆。



  有一点这里需要先提醒消费者注意,按照过去的一些状况,一般来说,直指著名品牌危害性的报道,你不要听风就是雨,也不必马上产生恐慌,这不是说大品牌不会出问题,而事实上,大品牌的确相对出问题的机率是少些的。这时,你应该仔细阅读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尤其是后续说明事实的报道,再观察市场的销售情况,假如这些被爆炒的著名品牌仍然在正规大商场或超市正常销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另,媒体的报道方式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媒体容易过于突出可能或没有的危害甚至灾难,致使消费者过度恐慌,也可能导致市场动荡或混乱,这是无益的。比如这次对6款产品丙烯酰胺超量强调“致癌”的报道中,给到消费者的讯号是使用玉兰油,H02,碧欧泉等会致癌,这和事实相距巨大。丙烯酰胺这种化学物的确可能致癌,而使用这些产品是否会致癌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接触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物品中多存有有毒或有害元素,能否中毒或造成伤害取决于存量。对这一点的报道,是应该严谨和慎重的。致癌可不是一件小事,你知道全中国有多少人在使用玉兰油这些品牌吗,这个比例是惊人的,我们国家对安全事故报道的真性的要求和管理是慎之又慎,在关系着人体健康的化妆品领域也应同样。



  当然,产品超标是法律问题,所涉及的产品如何面对社会和向消费者解释是必须的。我们了解到这次被查玉兰油品牌是防晒净白乳液产品,据玉兰油所属的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对外事物部经理张群介绍:“这款产品并不在国内生产,也未进入内地市场销售。”宝洁公司OLAY资深美容护肤专家鲁慧介绍:“今年国内相关化妆品标准七月份刚颁发,有些增设和调整的新指标和其他国家不一致,宝洁公司会积极面对,遵守中国法律。”



  为此,我们各地驻站记者走访了北京西单,王府井,以及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西路,成都春熙路,还有广州,武汉等主要消费街区的化妆品市场和超市,的确没发现销售这款产品。此外,我们也了解到,H2O+中国总代理上海奥恩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H2O被查出的超标产品是水氧紧致晚霜,这款产品在美国生产,符合美国标准,尽管美国的此项含量标准允许值高出中国,但这款产品六月已停止在国内销售。其它品牌的调查还在继续中。



  紧接着,我们的记者(《中国美容时尚报》)又采访了有关的协会负责人和专家,我们第一关注的焦点是丙烯酰胺的安全问题,以消除可能由此引发的"致癌"等畏惧和恐慌.以下是相关情况和综合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香港表态

    事发原地香港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官方表态与行业协会的回应。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称,根据内地和欧盟采用的标准列明,有6款的丙烯酰胺残余量由0.25mg/kg至1.6mg/kg,高于有关上限。香港消委会同时也强调,消费者无须过分担心使用含微量丙烯酰胺单体的护肤品会引致中毒。

    香港卫生署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这些被检测含微量丙烯酰胺单体的面部护理产品,不会对健康构成显著的风险。

    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在给消费者“有关化妆品含有极微量丙烯酰胺残留物”的信息中称,丙烯酰胺并非化妆品成分,在化妆品中存有极微量的丙烯酰胺是生产上的残留。美国化妆品成分安全委员会(CIR)订定化妆品中可接受的丙烯酰胺残留上限为百万分之五(5ppm)。丙烯酰胺一般不会在化妆品中,若有因生产时所留下的微量残留,不大可能高于该上限。

二、机构检测

    美国化妆品成分安全委员会(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简称CIR)在美国是独立的科学评价机构,专责评估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他们几十年中来对一千多种原料做出了评价,其意见被政府机构和生产厂商广泛采纳。

    2005年,CIR对化妆品中丙烯酰胺做出了评价,CIR认为:在化妆品中存在5ppm以下的丙烯酰胺残留是安全的。

    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目前仍未有证据表明从食物摄取丙烯酰胺单体,会引致神经中毒和癌症;而从化妆品中摄取丙烯酰胺单体的剂量远低于食物.

三、协会说明

    10月18日,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对丙烯酰胺微量残留的一些看法》的文章,对丙烯酰胺微量残留问题进了说明与澄清。

    香化协会表示,由于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关注,近日一些媒体引述了香港媒体有关化妆品中丙烯酰胺安全性问题的报道,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疑虑。其实,这是一个微量残留物的问题。

    行业中众所周知,聚丙烯酰胺是化妆品中经常用到的原料之一,可用做泡沫稳定剂、增稠剂、成膜剂、抗静电剂和头发定型剂等。因为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单体经聚合而成,所以聚丙烯酰胺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微量丙烯酰胺的单体残留物,可能会出现在化妆品中。而丙烯酰胺不会作为化妆品组分加入到产品中。

    目前,我国及欧盟等一些国家对化妆品中使用聚丙烯酰胺的质量规格要求较严,美国等国对此要求较宽松.

四、专家说法

    化妆品中为什么会含有丙烯酰胺?它如何进入化妆品中?使用含有此类成分的产品是否会导致癌症?

    对此,我们从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业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北京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那里得到的指导说明是:

    专家认为,在化妆品中存有极微量的丙烯酰胺是生产残留,是一种低残留量的聚丙烯酰胺附属品,而聚丙烯酰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长期使用于数百种护肤品中来达到理想的稠度和触感。

    聚丙烯酰胺是化妆品工业界的重要原料,作用包括稳定剂、发泡剂、结合剂、增稠剂、成膜剂、抗静电剂和头发定型剂。聚丙烯酰胺含有微量残留的丙烯酰胺,其残留量在原材料中被严格控制。

    和其他来源相比(如食品),化妆品中的丙烯酰胺暴露量非常小。因为食物摄入的总量要大于化妆品的使用量, 所以食物中丙烯酰胺暴露量远远大于化妆品。如谷物和面霜之间的差别有100倍之多。



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举例(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饮水
 
限值1 μg/升

谷物
平均量343 μg/公斤
最高量 7,834 μg/公斤

油炸土豆
平均量169 μg/公斤
最高量1,270 μg/公斤

咖啡、茶
平均量509 μg/公斤
最高量7,300 μg/公斤



    食物中含较高的丙烯酰胺被认为具有神经毒性,如一些油炸或煎烤类的食物。但化妆品是通过皮肤暴露的,暴露剂量低,和神经毒性没有相关性。



    最后,我们的记者独家对宝洁大中华区首席护肤专家陈力进行了一步的采访,陈力认为:丙烯酰胺是一种低残留量的聚丙烯酰胺附属品,本身并不是一种护肤品成分,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功效,因此,不会被专门添加到护肤品中。聚丙烯酰胺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丙烯酰胺单体残留物,可能会出现在化妆品成品当中,使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化妆品是不用担心有健康危害。


级别: 精灵王
发帖
871
金钱
2792
威望
16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19
Re:玉兰油、H2O+被查背后的事实  转
还是自自然然的好哇。。。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35467
金钱
4023
威望
34
贡献值
4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0-19
Re:玉兰油、H2O+被查背后的事实  转
这年头,靠自然的太少了……污染太重了
级别: 新手上路
发帖
13
金钱
1992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0-20
Re:玉兰油、H2O+被查背后的事实  转
如果是小日本的东东我就抵制除非小日本的娘们!
想睡就睡,有啥不对!
有睡不睡,那是浪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