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1阅读
  • 0回复

十二月回顾经典【合辑】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1221
金钱
5885
威望
419
贡献值
64

— 本帖被 二手玫瑰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4-12-16) —



【译  名】真实的谎言/魔鬼大帝:真实的谎言
【片  名】True Lies
【年  代】1994
【国  家】美国
【类  别】动作/冒险/喜剧/爱情/惊悚
【语  言】英语/国语
【字  幕】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7.2/10 from 161,504 users
【视频尺寸】1280 x 720
【片  长】141MiN
【导  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主  演】阿诺德·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 Harry Tasker
      杰米·李·柯蒂斯 Jamie Lee Curtis .... Helen Tasker
      汤姆·阿诺德 Tom Arnold .... Albert Gibson
      比尔·帕克斯顿 Bill Paxton .... Simon
      迪·卡雷利 Tia Carrere .... Juno Skinner
      埃尔塔·马里克 Art Malik .... Salim Abu Aziz
      艾丽泽·达什库 Eliza Dushku .... Dana Tasker
      戈兰特·哈斯洛夫 Grant Heslov .... Faisil

【简  介】

  FBI超级特工哈里一直没有向妻子海伦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伪装成一个普通商人,夫妻这样生活了十几年,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儿。海伦一直生活在平常生活的无聊之中,偶然间被一个冒充特工的骗子欺骗,开始向往刺激的特工生活。哈里及时发现并惩治了这个骗子,也希望借此机会给妻子一个惊喜,但却被一伙真正的恐怖分子把他们劫持到一个孤岛,海伦才第一次发现丈夫的真实身份。哈里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以超级特工的绝世身手扭转局面,不仅救出妻子和女儿,而且彻底挫败了恐怖分子利用核弹对政府和人民的威胁。
  这部影片是90年代动作片经典之中的经典,是阿诺?史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极品之一,也是詹姆斯?卡麦隆导演作品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中国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也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曾经在大陆电影市场掀起观影狂潮。
  在这部经典娱乐片中,几乎每个场景、每个段落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连很多个过场戏也神完气足,丝毫不见松懈,称之为经典绝不算过分。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大型的动作场面有四个。虽然不能算太多,但每个都份量十足,令人叫绝。
  第一个打斗场面是影片开头的序幕,2年以后的《碟中谍》和这个段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这是一次成功的行动,而且枪战场面占了较多比重。史瓦辛格在雪地杀出重围的镜头不多,但力量、速度、枪法、判断、镇定都有所显示,是展示人物能力的绝佳序幕。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史瓦辛格奔跑之中回头制服恶犬的镜头,轻松镇定,乾净利索。
  在观众从容地看过几段节奏稍缓,幽默风趣的过场戏之后,影片在前三分之一处准时开始了场面更大的第二场动作戏。史瓦辛格没费什么力气就处理了两个小喽罗,开始与“赤色部队”的恐怖分子头目阿齐兹正式交手。情节很快转为史瓦辛格追捕阿齐兹,这次追逐并没有采用最为俗套的追汽车,而是异想天开地上演了一出马追摩托的异趣场面。阿齐兹驾驶摩托在前,史瓦辛格纵马在后,两人从街头追到酒店大厅,又从地面追到天台。其中紧张惊险之处自不待言,而几个幽默镜头更令人难忘,酒店大厅的乐队看到摩托车时已经演奏走调,看到马匹时发出的声音简直令人喷饭;史瓦辛格乘马入电梯时,一对夫妇的尴尬反应也让人捧腹。而最后阿齐兹冲下天台,史瓦辛格竟然也要放马一追,但吊足观众胃口之后的结果却是个小花招,编导高明之处可见一斑。
  接下来影片用了一大段时间,以幽默的手法玩味影片片名所指出的“真实的谎言”。这个扣题的段落惊险倒没有,出色之处在于精彩的情节设计和演员幽默的表演。史瓦辛格在这个“文戏”段落里,演技上显然落了下乘,风头都被扮演他妻子的科蒂斯和扮演那个可笑的二手车推销员的比利?派克斯顿抢了。派克斯顿两年后主演了《龙卷风》,而本片的角色展示了他喜剧表演方面的天才。
  在科蒂斯跳完一段著名的“艳舞”之后,影片进入后半部分。史瓦辛格夫妇联手,大破恐怖分子基地。幽默的细节始终穿插于紧张惊险的枪战动作场面之中,使观众既得到感官的刺激又保持精神的轻松。这后半部影片就是两个紧密连接的大型动作场面,精彩之处比比皆是,难以尽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跨海大桥上战斗机攻击货车和史瓦辛格直升机上救爱妻以及垂直升降的战斗机横行都市的段落。这些大场面的打斗是整部影片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卡麦隆导演豪华场面的能力。
  严格的说,这部由克劳德?奇蒂(法国著名编剧、导演,最近执导过法国超级大片《对抗凯撒》)编剧的影片,并不代表卡梅隆的真正风格。剧作更加突出影片的喜剧感觉,而不是工业时代的强悍暴力,有不少法国味道的处理。而从画面上看,卡麦隆已经放弃了强调肌肉和力量,并富有粗糙质感的影像风格,而发展成为一种以银灰色新材料金属为代表的后工业影像风格。不能不说,如果卡梅隆没有这样一部影片在影像上试验另一种风格,那么他恐怕也难以一时适应下一部重要作品《泰坦尼克号》中几乎完全不同于自己早期影片的视觉效果。在适合的时代,选择适合的影像风格,是卡梅隆成功的一大关键。
  这是一部豪华的动作巨片,导演是豪华巨片的高手,演员也是豪华巨片的行家,再加上足够的财力支持,想不成为经典也难。不过影片最为难得的是对喜剧元素的运用,正是这些幽默的情节和细节才使影片没有沦为枯燥的豪华大场面集锦。这才是豪华影片成功的秘诀,高下之分正在于此。

玫瑰点评:这是充满了surprised的一部经典动作片!这是90年代动作片经典之中的经典,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极品之一,也是詹姆斯·卡麦隆导演作品的又一个里程碑。

默认英语发音,欢国语发音的朋友一定要播放器右键--音轨---选择另外一条音轨。


【迅雷下载】


点击下载






【影片原名】WALL·E
【外文别名】WALL-E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中文译名】瓦力/机器人总动员
【出品公司】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影片级别】USA:G
【出品年代】2008 年【国  家】美国
【类  别】动画/冒险/喜剧/家庭/爱情/科幻【对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字  幕】中英双字幕【上映日期】2008年6月27日 美国
【IMDB评分】8.5/10 from 540,130 users【视频大小】1.92G
【视频尺寸】1280 x 720【影片长度】98 Mins
【导  演】安德鲁·斯坦顿 Andrew Stanton【主  演】本·贝尔特 Ben Burtt .....(voice)
      Elissa Knight .....Eve      佛莱德·威拉特 Fred Willard .....Shelby Forthright
      杰夫·格尔林 Jeff Garlin .....Captain (voice)      John Ratzenberger .....John (voice)
      Kathy Najimy .....Mary (voice)      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Ship's Computer (voic
【内容简介】
  影片故事发生在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的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 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于是Buyn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机器人来捡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渐渐的都坏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预定程序捡垃圾。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过了几百年,机器人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让它喜欢的是一盒录像带——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孤独的机器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它渴望有人来陪陪它。有一天一艘飞船差点落在它头顶,一个漂亮的女机器人Eve来到地球负责搜索一些东西,捡垃圾的机器人“爱”上了Eve,但是它面临着抉择,是随着Eve和飞船离开地球,还是继续按照预设的指令把垃圾捡下去。当然它最后选择和Eve一起离开,飞向太空,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
  影片片名“WALL-E”是一个缩写,全称为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就是Buynlarge公司派往地球捡垃圾的那些机器人的官方称呼。另外这部影片中还会出现真人演员佛莱德·威拉德(Fred Willard),他将扮演Buynlarge公司总裁,在动画片中出现真人,这在皮克斯也是首次。
  本片荣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幕后制作
  作为皮克斯首次尝试的太空科幻片,《WALL-E》将勾画出一幅前人没描绘过的全新人类未来图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没有对话和音乐,只有WALL-E发出的机器声和反复播放的《你好,多莉》电影里的声音。这些音效将由曾负责《星球大战》(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奥斯卡获奖音效师本·伯特(Ben Burtt)操刀。
  一次冒险的尝试
  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联手制作的最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所遵循的理念,讲述了一个与寂寞和孤独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当人类遗弃了地球之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WALL·E。然而,制作这样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却让皮克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因为WALL·E不仅不会说话,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明显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观众只能通过他的行为或发出来的电子声响,来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设定,不知道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正在观看默片的无聊感,不过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认为,这可以让整个观影过程具备更多的潜在乐趣。
  早在安德鲁·斯坦顿还在制作《海底总动员》的时候,就已经在脑海里初步构思出了《机器人总动员》的故事雏形,但是到了具体搭建结构的这一个步骤,却花去了非常长的时间,斯坦顿觉得在打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制片人之前,应该再丰富一下影片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毕竟他想讲述的这个故事,对于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风险投资,因为影片中的主角WALL·E就像《星球大战》系列中的R2-D2一样,拥有着自己的电子语言——可问题是,咱们听不懂这种电子语言,斯坦顿说:“对于一部传统的电影作品来说,这个想法足够惊世骇俗了,早就已经超出了制片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作为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WALL·E在一种孤独的环境中独自清理着垃圾,这种寂寞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合理……这对于一部将受众群体主要对焦在儿童身上的动画片来说,无疑是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但皮克斯却坚持认为,他们制作的任何一部动画片,都没有什么特定的观众类型,斯坦顿说:“我们从来不假设走进电影院的到底是什么年龄段的人,我们只确保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确实,看看皮克斯公司之前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他们所追求的艺术风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进了动画工业的发展,几乎每一部影片都会拿回来一堆电影奖项或提名,这无疑给他们在自信的天平上增加了更多的砝码,在特别而又意义非凡的CG动画领域里独领风骚……至少从表面上看,《机器人总动员》似乎正在以一种独有的离奇方式,再一次帮助皮克斯获得更大范围的成功,安德鲁·斯坦顿说:“这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为拍摄这部影片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因为我们将故事中的主角WALL·E首先定位成一台机器,其次才是一个角色。”他期待着观众能够在观景的过程中为WALL·E设计出性格和人物特征,就像对待自己的宠物一样。即使没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语言做帮衬,我们仍然可以从预告片中窥探一二,切身感受到WALL·E比皮克斯所创造的任何一个动画角色都更加可爱、更招人喜爱。
  皮克斯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动画长片上映,每一部都会立刻成为那一年的经典之作,被人争先效仿,稳坐好莱坞动画领域的头把交椅,所以《机器人总动员》从制作之初,就受到了万众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成功变成了家常便饭的时候,压力自然也在成倍地累积,尤其是要拍摄这样一个风险过大的故事,安德鲁·斯坦顿说:“说没有压力那是骗人的,只能自己去调整心态……通常情况下,我就把它当成是一年一次的足球联赛,而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认真踢球。”
  将语言抽象化
  如果说WALL·E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机器人R2-D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他的恋人伊芙,在设计上则很大程度借鉴了“苹果”系列的产品,安德鲁·斯坦顿表示:“我们一直用类似的比喻去形容《机器人总动员》的两个机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脏兮兮的拖拉机,而伊芙则是奔驰中的梅赛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电子产品最先进的科技,我们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无缝、能够隐藏所有运动部件的衔接技术。而‘苹果’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品牌之一,出现一些与伊芙相似的形态,属于没办法避免的‘共享’,并非有意抄袭。”
  制作《机器人总动员》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自然是如何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述整个故事的发展,安德鲁·斯坦顿认为:“首先,我觉得‘无对白’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这里始终都有对白贯穿着影片的始终,只是他们使用的是一种你所不知道的语言而已……我希望这里讲述的故事具备相应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们确信,这个机器人真的在地球上独自生活了几百年的时间了,他拥有独立的思考体系以及交流方式,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并不代表他就不能表达自己。”
  安德鲁·斯坦顿的上一部作品《海底总动员》,是从他和儿子的相处模式中获得的创作灵感,没想到随后他就拿出了这个与人类生活没有一点相乾的科幻故事……其实斯坦顿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电影不仅仅来源于生活,还与浩渺的宇宙有关,他说:“不同的作品,拥有不同的支撑,《机器人总动员》中所讲述的关于一个机器人孤独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则有点像‘鲁宾逊漂流记’中所突出的环境氛围。我还记得和我制片人彼特· 道格特曾就这个想法争论了好长一段时间,即使到了饭桌上也没有停歇过,最终,我们一致认为,影片中应该出现的是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而不是那种过于拟人化的实体——说实话,这个决定着时让我们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另外,《机器人总动员》还首开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内容里加进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电影胶片,安德鲁·斯坦顿解释道:“这种做法完全出于非常符合逻辑、经过了精细地计算的结果,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要为影片加入一段与音乐有关的片断,内容则是从一部真人电影中节选出来的。好在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人类的未来,本来就是一种有点奢华的进化,所以我们并不担心,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画面,会不会有突兀的感觉……而这部分内容的出处,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至于为什么在众多歌舞片中独独选中了《你好,多莉!》,原因远没有外界猜测得那般复杂,安德鲁·斯坦顿表示:“估计这样的回答要令好奇心重的人大失所望了,这样的选择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因为《你好,多莉!》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所以当《机器人总动员》需要被安插进一段真实的电影片断时,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它……我相信这可能是我一生中产生的最古怪的想法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影片中的WALL·E在音乐品味方面简直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虽然他的内心是非常浪漫的,可是他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辨别旋律的好坏。《海底总动员》正式公映那会儿,《机器人总动员》早就已经进入制作流程了,尤其是开头部分,几乎接近于完工的状态了。我还记得我特别为影片安排了差不多30秒钟的摆舞音乐场景,然而与《海底总动员》在同一年上映的一部法国动画片《疯狂约会美丽都》却打乱了我的计划。当然,我很喜欢这部作品,可不幸的是,它也使用了摇摆舞场景,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抄袭之嫌,我只好忍痛去掉了那30秒已经做好的音乐片断。”
  为了能够从科幻当中捕捉到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安德鲁·斯坦顿以及和他一起制作影片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斯坦顿说:“《机器人总动员》是继《怪兽电力公司》之后制作工序最为繁杂的一部作品,从《玩具总动员》开始,我们就已经建立了动画领域的一个电影流派,然而会有这样的结果,并非因为我们是那类知识渊博、很有见识的电影人,而是采用了一种‘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不得不尝试几千遍甚至几万遍,然后再找出其中最完美的方式。我们的进步,来源于不停地学习和努力,比如说,在制作《海底总动员》的时候,我对于摄影还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特别请来了著名摄影师罗杰·迪根斯,就摄影技术给我们办了一个速成班……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当中积累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制作的虽然是动画作品,可给人的感觉却好像真的是由摄像机拍摄出来的,从角度到灯光都非常地讲究。
  关于角色
  WALL·E:WALL·E的全称是地球垃圾处理运输员(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Earth-Class),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起初他由Buynlarge公司制造,用于收集和压缩地球上的垃圾。WALL·E是一款太阳能机器人,双眼之间装有激光切割仪。当出现故障时,他会从其他报废机器人身上获取替换零件。当感知到危险时,他会将头部和四肢收回躯体从而形成一个立方体。 700年后,WALL·E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小麻烦,那就是开始具有自我意识,变得极其好奇并觉得有点孤独,只好与他的宠物蟑螂哈尔相依为伴。 WALL·E每天都在勤勤恳恳的处理垃圾,并沿途发掘和收集人类物品,他珍藏的宝贝有魔方、灯泡和叉勺等等。浪漫的WALL·E梦想有朝一日能摆脱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飞越银河系来次大探险。
  EVE:EVE的全称是地球外植物甄别器(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是光滑而精巧的会飞行的探测机器人,她的任务是勘测地球上的植物,以确定是否适合人类生存。她的右臂上装有扫描仪和可收回式电离枪,后者可以让她应对一些小麻烦。EVE一直无暇他顾专心工作,直到有一天,她邂逅了WALL·E,两个机器人在朝夕相处间萌生了情感。
  AXIOM:供人类逃离地球后在太空居住的飞船,是完全由电脑控制的超级现代化生存空间。为飞船电脑配音的是西格妮·韦弗。
   M-O:微生物清洁工,负责清理登上AXIOM飞船的外来污染物,当WALL·E登上飞船时,M-O如临大敌,因为WALL·E是他见过的最肮脏的机器人。为了清除掉WALL·E身上的垃圾残留物,M-O紧追不舍,一场猫鼠游戏也随即上演。
  船长:飞船上的唯一指挥官,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例行公事,反复检查飞船状态。和WALL·E一样,他也希望摆脱这一成不变的乏味生活。得知探测机器人的新发现之后,他内心中作为船长的勇气终于被唤醒,随即带领人类踏上了新征程。值得一提的是,船长的卡通形象与其配音演员杰夫·格尔林如出一辙。
  AUTO:AXIOM飞船的自动飞行仪,已经驾驶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700年。AUTO向来是谨慎小心的机器人,冷静、机械并看上去效忠船长。AUTO的程序中存在一些隐秘指令,所有船员都一无所知,AUTO为执行这些指令会不惜任何代价。
  REJECT BOTS:原本是一群在飞船上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虽然几百年后的科技已经相当先进,但故障依然在所难免,于是问题机器人会被印上红色标记送进厂房维修。 WALL·E和他们成了朋友,其中包括无法为顾客美容的美容机器人PR-T、误吐脏物的清洁机器人VAQ-M和不能正常开合的雨伞机器人BRL-A。他们将同WALL·E一起改变飞船的命运。
  GO-4:负责飞船的安全,是船长的副官,但完全服从AUTO的命令。
  BUF-R:清洗EVE探测器的机器人。
  BURN-E:飞船上的维修、焊接机器人。
  COM-T:用于打字和整理文档的秘书机器人。
  D-FIB:电击除颤机器人,有一个无法控制电压。
  GEL-A:监视飞船安全的乘务员机器人,听从AUTO的命令。
  HAN-S:机器人按摩师。
  L-T:手电机器人。
  NAN-E:负责看管和教育飞船中儿童的保姆机器人。
  WALL-A:大型垃圾压缩机器人,用于清理飞船上的垃圾。
  SERV-A:提供运输服务,运送其他机器人。
  SPR-A:用水喷淋洗涤机器人的清洁机器人。
  VN-GO:喷绘机器人。
【花  絮】
  1. 给Wall E配音的是Ben Burtt,他是两座奥斯卡得主,也是这部电影的声效/配音/录制设计师。不只是Wall E,其他很多机器人的配音都是他,包括小MO.
    2. 苹果公司的产品多次出现在电影中:
  -当Wall E充电完成启动时的声音是苹果电脑的开机声音  -Wall E每天晚上看的电影是通过ipod屏幕播放的
  -飞船上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声音是出自苹果的文字朗读系统MacinTalk  -Eve的设计师是Jonnathan Ive,ipod就是他设计的。(难怪看eve眼熟)
  -Steve Jobs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而在2005年pixars被迪士尼收购之前他一直是pixars的CEO, 而现在他也是迪士尼的股东之一。(此人物太NB了)  
  3. 当Wall E冲破层层人造卫星飞出地球时,从他身上最后一个飘走的碎片是苏联人造卫星1号,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放到大气层外的人造物品。  
  4. AUTO遵循的A113指令实际上是加利福尼亚艺术协会的一个房间号码,很多Pixars的动画师都是在那学习的。在Pixars的另一部动画片The Incredibles中也出现过A113.  
  5. 本片被献给皮克斯的动画技师贾斯汀·莱特· (Justin Wright),27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而英年早逝。  
  6. 飞船的名字叫Axiom,这个词是原理的意思,在逻辑和数学中,这个词代表不可争议的,确凿的。  
  7. 在电影送去上映的时候,名字是叫Sundaye.  
  8. 在船长室里有一个古董柜子,里面有一只1980年NASA发送到太空的红蓝相间的头盔。  
  9. Auuto这个形象完全是像Stanley Kubrick的电影2001太空漫步中的HAL9000致敬,他们都是中间有一个大红圈,他也像HAL一样完全掌控了飞船,抗拒指令拼命对抗,最终都是干的坏事比好事多,被关闭了。  
  10. Wall E为了讨Eve欢欣给她做的一个小模型的右胳膊是Pixars的logo  
  11. 在Wall E第一次进入他的房间打开灯后,可以在他的收藏品中看到玩具总动员中的Rex  
  12. 导演Andrew Stanton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为什么用Hello Dolly的片断:“我第一次知道Hello Dolly的时候,我听到Put on your sunday cloths这首歌,它第一句out there..一出来我就觉得这首歌音乐上非常符合我的电影,我最终想到,看啊,这就是关于两个非常天真质朴的人,他们永远呆在那个小城里,不愿意离开,只是想到外面大城市里住一宿,亲吻一个女孩就回来。这就是我的主角的概念。然后我的合作伙伴Jim Reardon说‘猜怎么着,我估计能在我内堆垃圾里翻出这盘带子,他就这么着启发了灵感,由此也看出这家伙非常浪漫。后来我们就一起看这个电影,我们又发现了另一首歌It Only Takes A Moment,然后看到这对恋人手牵手,我突然意识到,这台符合我的角色表达爱的方式了,他不会说话,这种方式不需要用语言表达。  
  13. 当Eve第一次跟Wall E说话时,她一开始说了很多语言,其中一个语言是Huttese,是星球大战第五集中Jabba the Hutt讲的语言。·你可以从预告片中听到迈克尔·凯曼为影片《妙想天开》所创作的主题音乐,本来《超人总动员》的电影原声也是由凯曼负责的,可惜在此之前,他却死于心脏病。
  14. 为了制作这部影片,吉姆·里尔顿放弃了自己在电视系列剧《辛普森一家》中执行导演的位置,并亲自在剧集DVD的音频评论中证实了这一消息。
  15. 为纪念20年代制作人哈尔·罗奇(Hal Roach)和《2001:太空漫游》中的电脑HAL,片中WALL·E的宠物蟑螂被命名为哈尔。

玫瑰点评:一段怎么都看不厌的老电影,既有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又有炫酷的视觉特效,迪士尼又一经典力作重温。

默认英语发音,喜欢国语(粤语)发音的朋友一定要播放器右键--音轨---选择另外一条音轨。

【迅雷下载】


点击下载



【影片原名】Kung Fu Hustle
【中文名称】功夫【出品年代】2004
【国  家】中国【出品公司】哥伦比亚
【影片类型】动作 喜剧【语  言】汉语普通话/粤语
【字  幕】简体中字【影片分级】澳大利亚:MA 美国:R 新加坡:PG
【影片时长】95分钟(中国大陆)/99分钟(美国)【上映日期】2004-12-23(香港/中国)/2015-02(中国大陆 3D)/2004-09-14(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IMDB评分】7.8/10 from 85,779 users【视频大小】1.62G
【视频尺寸】1280 x 720【片  长】110 Mins
【导  演】周星驰【主  演】周星驰 黄圣依 梁小龙 元秋
      元华 陈国坤 田启文 林子聪       林雪 冯克安 冯小刚 释行宇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周星驰饰演一个一事无成、小偷小摸的古惑仔,立志加入当时势力最大、手段残忍的黑帮“斧头帮”。  星仔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却不知道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结果在这里栽了跟头。星仔与居民的冲突不经意地将“斧头帮”戏剧性地卷入其中,正反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展开。
  从“猪笼城寨”居民为生存而战发展到两派武术高手间的交锋,星仔渐渐地放弃了从前的思想和志向,开始领悟功夫的真谛。
【演员阵容】
    元华 饰演 二叔公  元华是港片中常见的大反派,他从70年代入行以来曾演出超过一百部电影,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包括徐克、吴宇森、洪金宝及刘镇伟,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则有李小龙、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及杨紫琼等。
  他和洪金宝及成龙同是"七小福"之一,他曾与70年代当过李小龙的替身,并在《精武门》一片中扮演被李小龙踢倒的日本人。他于1987年的《东方秃鹰》一片中饰演的大反派首次受到瞩目。他较知名的的作品有《急冻奇侠》《摩登如来神掌》以及《太极张三丰》等。  他曾和周星驰合作多部作品,包括《逃学威龙》、《情圣》、《龙的传人》等片。
    梁小龙 饰演 火云邪神
  梁小龙是70及80年代功夫红星,他曾经和李小龙与成龙齐名,并被称为"三小龙"。他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就拍了《白鹤拳》、《迷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陆续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大内群英》、《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电视剧,成为80年代初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80年代中期梁小龙刚拍完《四大名捕》便被邀请前往中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这次访问却害他遭到台湾当局封杀,由于台湾是香港影视的主要市场,因此他便被迫息影。
  《功夫》是梁小龙自80年代之后第一次重返大银幕。
    董志华 饰演 油炸鬼  董志华曾和传奇导演张彻合作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大上海1937》、《西安杀戮》、《忍者无敌》等片。
    赵志凌 饰演 裁缝
  赵志凌是资深功夫片演员,他曾演出七十多部电影,其中包括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他曾和香港顶尖导演及演员合作,包括李小龙、周润发、刘德华及杨紫琼。
    行宇 饰演 咕喱强  行宇曾在举世闻名的少林寺习武十年,并代表少林寺前往世界各地进行表演。他目前居住在深圳,管理少林寺位于该地的分院。
    陈国坤 饰演 斧头帮大佬琛
  陈国坤首次有吃重演出的作品就是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他在该片中饰演负则当守门员的小师弟,许多人都认为他和李小龙颇为神似,于是封他为"小李小龙"。他曾演出的作品还有《坏孩子俱乐部》、《一蚊鸡保镳》及《千年殭尸王》。
    林子聪 饰演 骨  林子聪是一名新秀演员,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之后他曾演出的作品包括刘德华及梅艳芳主演的《爱君如梦》以及《当男人变成女人》等。
    田启文 饰演 斧头帮师爷
  田启文踏入演艺圈已有20年,他演过电影、电视和广告,并曾主持过电视及广播节目。他演过的电影有《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九品芝麻官》、《嫁个有钱人》等片。 他于1996年加入周星驰的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并参与他执导的三部作品《食神》、《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的演出。
    贾康熙 饰演 天残  贾康熙是受过京剧训练,他13岁就加入陜西京剧团,拥有三十多年的演出经验。他第一次演出的电影是传奇导演张彻执导的《西安杀戮》一片。
    冯克安 饰演 地残
  冯克安踏入香港影坛已有二十多年,由于他的长相凶恶,多半都演出反派角色,他曾进入劭氏电影公司,演出的作品有吴宇森的执导处女作《铁汉柔情》;袁和平执导的《蛇形刁手》。他并曾和洪金宝合作《赞先生与找钱华》及《飞龙猛将》等片。
    冯小刚 饰演 鳄鱼帮老大  冯小刚是大陆知名编剧和导演,他在一年前担任大受欢迎的电视影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因而一炮而红。他后来又自编自导姜文主演的电视影集《北京人在纽约》。他并于1994年首次执导电影《永失我爱》一片。
  他于1995及1996年重返电视界,并执导电视影集《月亮背面》。  他近年来则以一连串喜剧片打破大陆的票房记录,包括1997年的《甲方乙方》、1998年的卖座巨片《不见不散》等。他于2000年执导的作品《一声叹息》改编自知名作家王朔小说,该片在开罗影展勇夺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大奖。他的作品还有《没完没了》、《万事如意》以及超级卖座的《手机》。
    黄圣依 饰演 芳
  《功夫》是黄圣依首度参加电影演出。上海出生长大的黄圣依五岁就开始学舞,她于2000年赢得上海主持新秀奖,并开始受到影艺圈注意。于2002年首次参与电视影集演出。目前仍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
    元秋 饰演 肥婆四  元秋在息影28年之后,禁不住周星驰的再三邀约,决定复出演出此片。
  元秋跟元华一样也跟成龙及洪金宝是"七小福"一员,她从十岁开始受训,七年后便踏入电影圈担任替身,并成为当时少见的知名女替身。她曾出现在007电影《金枪人》。
    林雪 饰演 斧头帮二当家  林雪于1999年以杜琪峰作品《枪火》一片中精采的演出受受到各方瞩目之后,成为香港电影圈最忙碌的演员之一。他在短短的五年内演出约五十部作品,其中包括《再见阿郎》、《PTU机动部队》、《向左走向右走》、《新扎师妹2:美丽任务》、《百年好合》、《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大丈夫》、《花好月圆》、《江湖》、《大事件》等片。
【幕后制作人员】
    周星驰 - 监制/导演/编剧/主角
  周星驰是亚洲的喜剧天王,也是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曾演过超过五十部电影,并以2001年的《少林足球》一片成为亚洲少见的国际巨星。《少林足球》一片跟《功夫》一样,都是由他自编字导自演,这部港片在亚洲各国上映时都打破当地的票房记录,包括非中文国家日本和南韩。  周星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出身在一个他形容为"很穷的家庭"。他从小就是李小龙和功夫片迷,但是他家里付不起习武的学费,于是他在学了六个礼拜的功夫就就被迫中断。他进演艺圈的第一个工作是主持电视台儿童节目,他很快就以独特的幽默感大受欢迎,但是他却一直要到1989才开始演出电影。
  他于1989年在《霹雳先锋》一片中担任配角,并以精湛的演技勇夺一座金马奖,成功让他打入香港电影圈,但是他最关键的作品却是于1990年首次领衔主演的《赌圣》一片。他以该片中无厘头的搞笑风格大受欢迎,并为港片创造一种全新的喜剧类型。  他在演出《赌圣》之后逐渐成为香港的喜剧天王,他曾于1992年以《威龙闯天关》一片登上亚太影展影帝宝座,并于1996年以《大话西游》获得香港影评人协会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殊荣。
  他于1996年首度执导的作品《食神》把他带到演艺生涯的另一个巅峰。这部由他自编自导自制自演的喜剧片造成空前的成功,1999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之王》更获得昆汀.塔伦蒂诺的大力推崇。  他于2001年自编自导自制自演的《少林足球》一片结合了功夫和足球的元素,在香港上映后很快便成为香港影史第三卖座的电影,并在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囊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音效及最佳视觉效果等大奖。
    崔宝珠 - 监制
  崔宝珠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制片。她的近作是《夕阳天使》。她担任监制的作品还有赵文卓和舒淇主演的《碧血蓝天》;李连杰主演的《冒险王》;李连杰主演的《精武英雄》等。她也曾担任《卧虎藏龙》一片的助理监制。她的作品还有《中南海保镳》、《功夫皇帝方世玉》等。她曾担任制作经理的作品则有《黄飞鸿》、《倩女幽魂3》等。
    刘镇伟 - 监制  除了担任电影监制之外,刘镇伟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导演,《南华早报》影评人方保罗曾形容他是“香港最有原创性的导演之一”。他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作品包括周润发主演的《花旗少林》;梁家辉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以及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林青霞和张曼玉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以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等。
  他身为编剧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和导演元奎合作,作品包括金城武主演的《马永贞》,他也曾自编自导周星驰主演的《赌圣》一片。他也监制王家卫执导的《堕落天使》一片。
    比尔波顿 - 执行监制  比尔波顿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念完研究所之后便进入电影圈,他曾在华纳兄弟片厂工作,参与制作的电影包括比尔莫瑞主演的《天高地不厚》;大导演法兰西斯柯波拉执导的《旧爱新欢》等。他曾经为《军官与绅士》担任外景经理,并曾制作《青春传奇》与《再看我一眼》等片。
  他随后则为哥伦比亚和其它影片公司制作电影,作品包括《英雄不流泪》、《战火赤子心》、《老爸我被绑架了》、《魔鬼末日》、《月亮上的男人》、《风暴1997》、《免死金牌》等。
    洪维涛 - 执行监制  洪维涛于1986年成立Davian International有限公司并开始制作电影,作品包括《Blood Ring》、《Fist of Glory》等。
    曾瑾昌 - 编剧
  曾瑾昌编写过十五部港片,第一部作品是张曼玉主演的《圣诞奇遇结良缘》,他的作品还有杨紫琼主演的《皇家师姐》和《中华战士》;梁朝伟主演的《杀手蝴蝶梦》及《沙滩仔与周师奶》。他于1996年首次和周星驰合作《食神》之后便和周星驰合作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
    霍昕 - 编剧  霍昕于196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他的作品包括大陆导演张扬执导的《爱情麻辣烫》、《洗澡》及《昨天》等片。
    陈文强- 编剧
  陈文强是香港知名编剧,他曾以《庙街皇后》及《虎度门》两度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剧本奖,他一共编写过13部港片。
    袁和平 - 动作导演  袁和平是影史最着名的动作指导,他以《卧虎藏龙》及《骇客任务》等片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工作者之一。 他入行时先担任替身,曾经担任过李小龙的替身,但是后来很快便成为首屈一指的武术指导和导演。他于1978年首次执导的作品就是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后来他执导的《醉拳》则一举让成龙成为动作巨星。
  他曾经担任导演或动作指导的电影超过五十部,其中有多部都被视为功夫片经典,包括《太极张三丰》、《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以及《铁猴子》等。他最近的作品则是昆丁塔伦提诺执导的《追杀比尔》及《追杀比尔2:爱的大逃杀》。
    洪金宝 - 动作导演  洪金宝是成龙的大师兄,他很早就开始演出电影,曾参与的作品包括胡金铨执导的《侠女》、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等片。他执导的作品则有《肥龙过江》等片。
  他曾和成龙合作《A计划》、《快餐车》等片。他曾前往好莱坞发展,并演出两受欢迎的电视影集《过江龙》。
    潘恒生 - 摄影指导  潘恒生是香港最顶尖的摄影指导之一,他曾于1993年以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一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指导奖。他也曾于1991年以《滚滚红尘》一片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他曾于1984年以严浩执导的《似水流年》一片入围香港金像奖及戛纳影展,后来则和许多知名导演合作,包括徐克执导的《刀马旦》、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吴宇森执导的《纵横四海》以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
    黄锐民 - 美术总监  黄锐民是经验老道的美术总监,他自从在1985年和成龙合作《警察故事》之后,便担任成龙大部份作品的美术总监,作品包括《我是谁?》、《红蕃区》、《霹雳火》、《飞鹰计划》、《简单任务》、《警察故事II》、《特务迷城》及《免死金牌》等。
  他的作品还有《最佳拍档》、《最佳拍档2:大显神通》、《公仆》、《中华战士》、《再生人》等片。他曾于1982年及1988年分别以《再生人》和《警察故事II》获得金马奖。
    林安儿 - 剪接  林安儿是中国影坛最知名的剪接师之一,她的作品包括张艺谋的《英雄》、袁和平的《铁猴子》和《太极张三丰》、《新龙门客栈》、《功夫皇帝Ⅱ万夫莫敌》。 她曾于1993年以《太极张三丰》一片入围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并于2002年赢得米兰国际影展最佳剪辑奖。
    钟志行 - 视觉效果指导
  钟志行是香港顶尖的动画及视觉特效高手,他领导的先涛数码企画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动画工作室,该公司最近的作品包括《追杀比尔》及《少林足球》。
    陈顾方 - 服装指导  陈顾方是中港台三地最顶尖的服装指导之一,她入行20年,一共有超过80部的作品。
  她曾和亚洲最顶尖的电影导演合作,包括吴宇森、徐克、刘镇伟和王晶,她也曾和许多亚洲巨星合作,包括成龙的《警察故事II》、《城市猎人》、《特务迷城》等;李连杰的《功夫皇帝方世玉》、《中南海保镳》;杨紫琼的《天脉传奇》;以及周润发的《喋血双雄》及《纵横四海》等。  她于1986年以《倩女幽魂》一片赢得一座金马奖,她后来又两度入围金马奖,并一度入围香港金像奖。
  她之前曾和周星驰合作七部作品,包括《赌圣》及《鹿鼎记》。
    作曲 - 黄英华  黄英华于1994年开始为电影作曲,他曾和杜琪峰及徐克等一流导演合作,作品包括徐克执导的《梁祝》,他并以该片获得一座香港金像奖。他的作品还有杜琪峰的《枪火》、《暗战》;金城武主演的《两个只能活一个》等。他于1999年首次和周星驰合作《喜剧之王》一片,后来则合作《少林足球》,并以该片入围2002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钱升玮 - 执行导演
  钱升玮曾经执导过20多部电影。
    陈思勤 - 美术指导  陈思勤曾参与过20多部电影制作,他的作品包括成龙主演的《尖峰时刻2》;杨紫琼主演的《天脉传奇》;彼得格林纳威的《枕边书》以及成龙的《警察故事IV简单任务》及《我是谁?》。
    蔡彦菁 - 化妆
  蔡彦菁于1993年入行,曾参与超过50部电影,作品包括徐克的《千年僵尸王》;许鞍华的《千言万语》;王晶的《侠骨仁心》。  她曾经和周星驰合作1999年的《喜剧之王》。
    梁志达 - 收音师
  梁志达最为人知的是和导演王家卫合作的作品,其中包括《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堕落天使》、《重庆森林》及《东邪西毒》等。他的作品还有张国荣主演的《色情男女》、《枪王》及《异度空间》等。他曾和周星驰合作《少林足球》。  他曾于1992年以女导演罗卓瑶的作品《秋月》获得一座金马奖,并于1997年及2000年分别以《花样年华》及《春光乍泄》获得金马奖提名。
    先涛数码企画
  先涛数码企画有限公司于1985年成立,并成为香港计算机动画及视觉效果的先锋,先涛曾获得五座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肯定,最近则以《追杀比尔》获英国金像奖提名。  该公司至今已为新科技投资两千多万美元,作品包括《风云》和《少林足球》等片。

玫瑰点评:重温经典,同时期待下个月《功夫3D》版本上映。
默认粤语发音,喜欢国语发音的朋友一定要播放器右键--音轨---选择另外一条国语音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近乎完美。
【迅雷下载】


点击下载




【影片原名】Minority Report
【中文译名】少数派报告/关键报告/未来报告【出品公司】梦工场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出品年代】2002【国  家】美国
【类  别】动作/惊悚/剧情/科幻/悬疑/犯罪【对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字  幕】中英双字幕【上映日期】2002年6月21日 美国
【IMDB评分】7.7/10 from 337,483 users【视频大小】2.38G
【视频尺寸】1280 x 720【影片长度】98 Mins
【导  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主  演】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Chief John Anderton
      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Danny Witwer      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 .....Agatha
      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Pre-Crime Director Lamar Burgess      尼尔·麦克唐纳 Neal McDonough .....Officer Gordon 'Fletch' Fletcher
      帕特里克·基尔帕特里克 Patrick Kilpatrick .....Officer Jeff Knott      杰西卡·卡普肖 Jessica Capshaw .....Evanna
      弗兰克·格里罗 Frank Grillo .....Pre-Crime Cop      丹尼尔·伦敦 Daniel London .....Wally the Caretaker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Tim Blake Nelson .....Gideon      凯瑟琳·莫里斯 Kathryn Morris .....Lara Clarke Anderton
      多米尼克·斯科特·凯伊 Dominic Scott Kay .....Younger Sean      麦克·宾德尔 Mike Binder .....Leo F. Crow
      斯科特·弗兰克 Scott Frank .....Conceited Customer      彼得·斯特曼 Peter Stormare .....Dr. Solomon Eddie
      保罗·瓦斯利威斯金 Paul Wasilewski .....Nathan with Bicycle (uncredited)
【内容简介】
  如果,坏人还没有犯下罪行之前,就先被绳之以法,那么,世界上是不是就不会有坏人的存在?在未来的世界,这样一套完美的司法制度终于产生。“它”,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罪行,通知司法人员前往追拿犯人,尽管这些人还没有犯下罪行。
  2054年,华盛顿D.C.,所有的谋杀者都在动手前被消灭。未来成为可见的,一切罪行在犯下前,就先接受了处罚。司法部的核心组织中,有一群顶尖的 ‘未来警察’,任何再隐匿低调的足以指控的犯罪证据,不论时间、地点或细节,都无法逃出他们的掌握;3个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人类,拥有预知未来,并永不出错的能力。
  这是一个最先进也最完美的犯罪防御系统,没有谁能比其中最优秀的约翰安德顿警长(汤姆克鲁斯 饰演)更致力于预先打击犯罪了。曾遭遇重大创伤的约翰安德顿,将所有的热情投注在这个系统,渴望帮助更多的人免于遭受他所经历过的悲剧和重大失落。
  约翰安德顿对这套系统有最大的信心,直到他自己成为头号嫌疑犯……
【拍摄花絮】
片中共出现了481个特效画面,超越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继1977年《第三类接触》之后的所有作品。
·热门小说《X一代》(Generation X)的作者道格拉斯·库普兰德(Douglas Coupland)曾为本片设计出多款未来派产品。
·片中最具未来感的莫过于磁悬浮交通系统,为设计出片中车辆,导演斯皮尔伯格和艺术顾问麦克道尔曾求助于雷克萨斯公司和汽车设计师哈罗德·贝尔克(Harald Belker),后者曾为《蝙蝠侠与罗宾》和《绝世天劫》设计车辆。
·在拍摄汽车生产线的场景时,有20名剧组人员负责操作生产线上的不同机械。
·在影片开拍前,主创人员咨询的智囊团由16人组成。
·汤姆·克鲁斯刚完成《香草天空》就开始出演本片。
·汤姆·克鲁斯出演的《甜心先生》和《香草天空》的导演卡梅伦·克罗在片中客串了火车上认出安德森的乘客。
·马特·达蒙和荷兰演员约里克·范·韦杰宁根曾是扮演丹尼的最初人选。
·汤姆·克鲁斯出演的《木兰花》的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曾出现在火车中。
·片中三位预言者根据著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阿瑟·柯南道尔和达希尔·哈米特命名。
·所罗门医生家中放映的电影是1955年的《竹屋》。
·在影片开头一个丈夫准备谋杀妻子和情人时用的是一把剪刀,与1991年《再死一次》中的凶器相同,这两部电影都出自编剧斯科特·弗兰克之手。
·安德森使用的手枪是Beretta 9000。
·本片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Running Man”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分别是《人工智能》和《逍遥法外》。
·在安德森绑架阿加莎的场景中,丹尼问道:“我们还有多少时间?”一位警官答道:“51分28秒。”这正是影片的剩余时间。
·简·德·邦特原本打算执导本片,当斯皮尔伯格加入后,他决定退出,但他的名字仍出现在制作人中间。
·当安德森在接受眼移植之后苏醒过来时,背景中播放的电影是1940的《佐罗的面具》。
·梅丽尔·斯特里普曾是扮演艾里斯的最初人选。
·据影片音效设计师加里·瑞德斯托姆(Gary Rydstrom)称,片中磁悬浮汽车的声音出自他家中的洗衣机。
·在拍摄安德森在浴缸中屏住呼吸的场景时,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希望用CG技术打造出在水中上浮的气泡,但最终效果是由汤姆·克鲁斯自己完成的。
·本片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斯皮尔伯格请来12名世界顶尖级的柔术演员表演片中的瑜珈课。
·片中旅馆职员由汤姆·克鲁斯的表弟威廉·麦鲍瑟扮演。
·按照斯皮尔伯格的原定计划,本片应该在《人工智能》之前拍摄,并且由凯特·布兰切特、马特·达蒙、伊安·麦克莱恩和珍娜·艾夫曼分别扮演阿加莎、丹尼、伯吉斯和莱拉。
【幕后制作】
  十年磨一剑
  本片改编自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说。《少数派报告》最早发表于1956年的《Fantastic Universe》杂志,虽然迪克现在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界的传奇作家,但他在5、60年代创作的数百部短篇小说从未取得过商业成功。第一部改编自迪克小说的电影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不过在影片完成之前,迪克便已经撒手人寰。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在谈到影片主题时说:“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角落中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想知道在这世界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发生什么。影片故事提出了假如我们能够预见未来的想法,而被预知的事件又与生死息息相关。”
  为拍摄《少数派报告》,斯皮尔伯格仔细研究了40年代的经典黑色电影,“我希望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他说,“我现在正处在挑战自我的阶段,而《少数派报告》充满了神秘色彩。这是一个谁做过或谁将做的问题,同时还具有着丰富的人性层面。”
  在1983年拍摄成名作《乖仔也疯狂》期间,汤姆·克鲁斯第一次见到了斯皮尔伯格,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一直希望合作一部电影。将斯皮尔伯格誉为伟大叙事者的克鲁斯说:“他用电影让我们体验到真正的愉悦,我知道每个人都想与斯蒂文合作,所以出演《少数派报告》是我最珍贵的机遇。”
  早在出演《大开眼戒》时,克鲁斯就被《少数派报告》的剧本初稿深深吸引,他将剧本推荐给斯皮尔伯格,后者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尽管影片酝酿了至少10年,但斯皮尔伯格从一开始就决定亲自执导。在福克斯公司,曾有很多影人想将《少数派报告》搬上大银幕,在看过乔恩·科恩改编的剧本之后,斯皮尔伯格拜读了小说原著,随即找来编剧斯科特·弗兰克继续修改剧本。
  由于克鲁斯要出演《碟中谍2》,而斯皮尔伯格也要执导《人工智能》,于是《少数派报告》的拍摄又延误了两年,不过在此期间,斯皮尔伯格和编剧弗兰克及制作人沃尔特·F·帕克斯始终不忘在工作之余凑在一起继续完善影片故事,而艺术指导亚历克斯·麦克道尔也得以在创作初期就开始构想影片中的未来世界。
  制作人邦妮·柯蒂斯说:“构建影片故事的任务非常艰巨,斯蒂文希望钩织出一部心理惊悚片,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他充分关注着影片中的所有层面,我认为《少数派报告》是斯蒂文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作品。”
  畅想未来
  为了让片中的日常生活体现出细致入微的未来一面,斯皮尔伯格认为多“兵种”协同作战势在必行,他说:“我想应该让技术、环境、犯罪行为、医学、社会福利、交通、电脑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齐聚一堂,这样片中50年后的未来世界才会协调统一。”
  影片的智囊团由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发明家和作家组成,这些专家出席了制片方在加州圣莫尼卡一家宾馆举办的研讨会,整个会议为期3天,他们与斯皮尔伯格、编剧弗兰克和艺术指导麦克道尔一道仔细讨论了有关未来的所有社会和技术细节,议题内容甚至细化到刷牙方法,而道具部门也从中获得启发。
  麦克道尔回忆说:“我们在一起讨论了今后不同时期社会将受到影响的方方面面,什么会发生改变,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消化吸收所有问题的答案。”
  在所有预测中,有一点几乎毫无异议,那就是所有人都将逐渐失去隐私。“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暗中监视你,”弗兰克说,“而是为了销售。在不远的将来,扫描你的双眼和追踪你的行踪是完全可能的,他们非常清楚你购买的所有商品,所以他们才能继续将商品卖给你。”
  “乔治·奥威尔的预言在21世纪变成了现实,”斯皮尔伯格说,“‘老大哥’(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中大洋国的领袖)在看着我们,在2、30年后,我们可怜的隐私会完全蒸发,因为先进的科技可以穿过墙壁和屋顶窥视我们的私生活。”
  任本片科技顾问的约翰·安德考夫勒(John Underkoffler)已经在世界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工作了17年,他说道:“菲利普·迪克一直对科技很感兴趣,但他超越了大多数人,因为他深知优秀的科幻小说其实是社会科幻小说,而技术正是社会事件的反射和共鸣。迪克真正关心的是技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我不确定他是否做出过判断,但他一直在求问,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关于角色
  在矿物燃料让位给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同时,预防犯罪的潜力也日益强大起来。《少数派报告》中的主人公约翰·安德森失去了一切,所以他投身预防犯罪部门寻求平衡,希望借此消除掉世上所有的罪恶。人物正是编剧斯科特·弗兰克着手剧本故事的切入点,他说:“什么样的人会信奉这种系统?6年来,痛失爱子的一幕反复在他眼前回放,这种挥之不去的内疚让他相信这种系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系统会让亲子诀别的悲剧不再上演。”
  在从预防犯罪成像系统中看到自己的面孔之前,安德森从未怀疑过预测结论。他是业界精英,他不遗余力训练手下,却史料未及有朝一日会以己之道还治己身。斯皮尔伯格称安德森在经历着身体与情感的双重苦旅,而在此之前,克鲁斯从未演绎过如此复杂的角色,斯皮尔伯格认为他在片中的表演非常惊人。
  随着事态发展,安德森发现只有置身局外才会发现系统的种种缺陷。由柯林·法瑞尔扮演的司法部官员丹尼在全民公决之前奉命前来审计系统并确保其万无一失,如果说安德森的工作动力是悲伤和愧疚,那么在丹尼身上就是信仰。丹尼有着宗教背景,他像信赖上帝一样坚信着三位预言者,他认为他们的信仰价值超越了司法价值。法瑞尔说:“丹尼是个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家伙,他渗透进预防犯罪部门内部,假装作他们的同伴,而实际是想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角色。”
  关于拍摄
  在影片正式开拍之前,麦克道尔领导的艺术部门先要完成所有场景的草图和情节串连图板,在得到主创人员的认可之后,所有图纸将送交Pixel Liberation Front公司,后者会制作出片中所有场景的三维预览画面,制片方由此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制作经费。
  为本片掌镜的贾努兹·卡明斯基从《辛德勒的名单》开始就成为斯皮尔伯格的黄金搭档,他说:“《少数派报告》的拍摄规模超过了我之前拍摄的所有影片,这部电影需要剧组各部门的最紧密配合。我们根据照明方式和摄影机运动设计出影片布景,有些场景需要让摄影机穿过整栋房屋,所以布景的设计必须满足拍摄需要。为了保证影片画面、光线和视觉风格的流畅,我们必须提前数月就开始着手设计和制作布景和服装。”
  斯皮尔伯格从一开始就认为本片是一部黑色电影,他说:“我对贾努兹说,我要让这部电影成为我拍摄过的最丑陋、最肮脏的作品。我想让影片阴暗、粗糙、阴冷。”卡明斯基与斯皮尔伯格极力用影像体现出安德森情感和心理的黑暗之旅,为打造出这种效果,卡明斯基决定从光线入手,并想方设法降低画面颜色的饱和度。他说:“在通常情况下,冲洗胶片要去掉感光乳剂,但我刻意省去了这一步骤,于是亮区会更加刺眼,以致无法看清任何细节。我们希望创造出一个真实而危险的世界,而强烈的对比会让观众无法分辨阴影中的细节,从而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危机四伏。”
  在出演片中的动作场景时,汤姆·克鲁斯一如既往的要求亲自完成特技,他的强烈愿望有时甚至让斯皮尔伯格感到不知所措。斯皮尔伯格回忆说:“我第一次看到汤姆表演特技是在《碟中谍2》的片场,当时他正从90英尺空中跃下,除了钢丝之外,甚至没有气垫。我直接走到吴宇森面前问道,‘你怎么能让他这么做?’吴宇森望着我无可奈何的答道,‘我根本没法阻止他。’所以,在《少数派报告》开拍前我就和他约法三章。我说,‘你必须让我决定做哪些特技,而且必须无条件服从。’不过,片中的大多数特技还是由他亲自完成。”
  片中曾有一段发生在小巷中的追捕场景,除了身后追兵之外,安德森还要设法摆脱穿着飞行服装在上空围堵他的警察。为让观众看到前所未见的单人飞行场景,影片特技协调人布莱恩·斯莫兹(Brian Smrz)与艺术指导麦克道尔携手创造出一种吊索。在伯班克的华纳兄弟公司片场上,艺术部门和建筑工人一边搭建出一个长400英尺、高55英尺的小巷布景,一边在布景上方30英尺处架起搭载吊索的外围框架。斯莫兹说:“我们使用的缆绳有1.5英里长,每个空中飞人需要占用两、三名剧组人员,而真正拍摄时总会有6个人悬在空中,当然,其中就有汤姆·克鲁斯,不过他很快就得心应手,因为这个团队曾参与他最近两部电影的拍摄,他充分相信我们,合作起来也非常默契。”
  片中另一个精美的动作场景出现在生产未来雷克萨斯汽车的车厂里,影片拍摄选取的地点原来是一座兵工厂,后来变成铝厂,专门从事铝的冶炼及抛光。由于厂房房顶布满天窗,所以自然光成为这段场景中的最佳之选。
  由于安德森要与丹尼在汽车生产线上展开殊死搏斗,所以拍摄现场的生产车间必须完整而精细。为此,麦克道尔必须设计出未来汽车的生产流程。他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时的汽车不该再由金属制成,而是应该运用光固化成型材料,通过激光固化,你可以制造出高刚性的树脂车身。于是我们有了一个配备有5只激光器的水槽,激光器会快速在液体表面绘出轮廓,汽车车身随即跃然眼前。”成型后的车身将由全自动化机器人装配线接管,其中的大部分零件由川崎公司提供。斯皮尔伯格非常喜欢装配线上的机械臂,以致将其中一个当作了摄影机吊臂。
  
玫瑰点评:《少数派报告》是一部不会侮辱诸位智商的惊险片,其精彩程度堪与《黑客帝国》媲美。跟《黑客帝国》一样,它具有优秀科幻片发人深思的特征,同时,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视听器官。因此,观看此片,请带上眼睛和耳朵,还有脑袋。

默认英语发音,喜欢国语发音的朋友一定要播放器右键--音轨---选择另外一条音轨。
【迅雷下载】


点击下载




【译  名】拯救大兵瑞恩/抢救雷恩大兵/雷霆救兵
【片  名】Saving Private Ryan
【年  代】1998
【国  家】美国
【类  别】动作/剧情/战争/历史
【语  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字  幕】中英双字幕
【上映日期】1998-07-24(美国)/1998-09-26(中国台湾)
【IMDB评分】8.6/10 from 669,697 users
【文件格式】x264 x AC3
【视频尺寸】1280 x 720
【片  长】169 min
【导  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Captain John H. Miller      汤姆·塞兹摩尔 Tom Sizemore .....Sergeant Mike Horvath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Private James Francis Ryan      爱德华·伯恩斯 Edward Burns .....Pvt. Richard Reiben      亚当·戈德堡 Adam Goldberg .....Pvt. Stanley Mellish      范·迪塞尔 Vin Diesel .....Private Adrian Caparzo      巴里·佩珀 Barry Pepper .....Pvt. Daniel Jackson      吉奥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T-4 Medic Irwin Wade      杰瑞米·戴维斯 Jeremy Davies .....Cpl. Timothy P. Upham      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Sergeant Hill      克里·约翰逊 Corey Johnson .....Radioman      约翰·沙拉恩 John Sharian .....Corporal      哈里逊·杨 Harrison Young .....Ryan as Old Man      特德·丹森 Ted Danson .....Captain Fred Hamill
【简  介】   战争与和平这个永恒的题目千百年来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一部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交相辉映的历史,《拯救大兵瑞恩》在这侵染着血与火、爱与恨、生与死的土地上,所谱写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相信在今后斯皮尔伯格还会不断的将自己优秀的影片献给他的观众。   本片以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美国依阿华州瑞恩太太的三个儿子先后在战争中为国捐躯,小儿子瑞恩在前线又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下落不明,为了防止后方人民产生厌战情绪,美军决定派遣一支由上尉约翰.米勒(汤姆.汉克斯饰)率领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寻找瑞恩。8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面对随时降临的各种危险,他们逐渐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雷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尽管他们心存疑惑,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幕后制作】   【战争+人性】  说到著名编剧罗伯特·罗达特(Robert Rodat)创作本片剧本灵感的来源,与诺曼底登陆战役50周年纪念和罗达特儿子的降生密不可分。罗达特回忆说:“关于诺曼底登陆的书籍不胜枚举,儿子降生时,我恰巧正在读这些书。那时,我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小镇里。每天早上,我都要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出去散步。小镇中心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为国捐躯的小镇英雄们的姓名。从中可以看出,几乎在每次战争中都有同胞兄弟一起血洒疆场。在战争中失去一个儿子已然非常痛苦,而同时失去几个儿子的悲恸更是可想而知。”罗达特将自己对影片的构思告诉给制片人马克·戈登(Mark Gordon),戈登认为这是一个既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可以深刻剖析战争中人性弱点的好故事。1994年,罗达特和戈登连同制片人加里·莱文森(Gary Levinsohn)一起将这个构思发展扩充为剧本。随后他们将剧本分别送给大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他们一直认为最适合担纲主演的汤姆·汉克斯。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汉克斯说:“我一直对二战历史很着迷,而且一直在寻找能够从人性或人类情感经历而不只是从战略行动上来描绘整个二战的书籍与材料,而《拯救大兵瑞恩》的编剧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交情莫逆,两人一直希望能够携手合作,本片终于让他们梦想成真。“能和汉克斯合作我很兴奋,我对他一直十分敬仰,而这次拍片的经历使我对汉克斯的为人和演技都更加钦佩。汉克斯经常能够提出一些重要建议,而当我阐明塑造角色的看法时,他总能虚心聆听,”斯皮尔伯格说。  【魔鬼训练】  为了将这些平素养尊处优的演员们造就成训练有素的军人,剧组可谓煞费苦心。为此他们找到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戴尔·戴伊,戴伊说:“我相信在为国家而战斗的军人们心中都有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热血豪情。演员们必须亲身经历一下军人们的艰苦生活才能充分理解这种感情。”于是演员们被带到了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们每顿饭只吃罐头食品,在泥水中匍匐前进,甚至睡在冰冷、泥泞的地上,戴伊说:“如果有成效的话,演员们在训练结束时就应该对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所做出的牺牲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  从一开始,演员们就进入到影片的环境之中,他们以各自饰演角色的名字相称,每天学习大量军旅常识,在为期10天的训练中,演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战本领、单兵战术和二战时军队的暗语和手语信号,迪塞尔说:“我们对这些作战技能了如指掌,感到进入了角色。我们还掌握了如何熟练使用武器,甚至可以蒙住双眼熟练拆装M-1步枪。”  “从本质上说,我们要以一个士兵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但要真正成为这样的人的确很难,”吉奥瓦尼·瑞比西感慨道,“我们风餐露宿,负重40磅的装备急行军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时,而且你根本无法入睡,因为在帐篷里你会冷得发抖。但经历了这些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汤姆·塞兹摩尔承认他开始并不想参加军训,但通过训练,他终于明白,军旅中仅靠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团队精神是胜利的根本保障。塞兹摩尔说:“如果一名队友有了麻烦,那么你就必须停下来帮助他,这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始拍片时,彼此之间的感情将我们维系成了一个整体。”  汉克斯说:“我们扮演的这些士兵都已心力憔悴,想回家的情感日渐增加。我认为如果没有戴伊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到位。他向我们一直灌输一种概念,那就是当你认为不可能做到时,其实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面临抉择时,人们一定要果断做出决定。”  【重现诺曼底战场】  重现50多年前诺曼底登陆的恢宏场面是斯皮尔伯格和摄制组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最棘手难题就是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奥马哈海滩--这片昔日的战场如今已经成为受到保护的历史遗迹,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己变得面目全非。美工汤姆·桑德斯等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的很多海滩,最终在爱尔兰发现了一处非常完美的狭长海滩。这片海滩沙质很好,海水的颜色是金黄色,而且还背靠险峻的悬崖,一切都与诺曼底颇为相似。桑德斯和他的人马将这片爱尔兰海滩迅速变成了德国人固若金汤的诺曼底海滩。在海滩上,他们设下各种障碍;在海岸上,修建了布满铁丝网的防护墙和位置隐蔽火力强大的地堡。  制片人伊安·布莱斯(Ian Bryce)面临的更困难的任务就是找到二战时使用的登陆艇。布莱斯说:“坦克和其它武器应有尽有,唯独登陆艇奇缺。我们在英国和苏格兰四处寻找,仅发现了几艘。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美国加州的棕榈滩竟发现了大量这种登陆艇,随后这些船被运到英国,然后重新粉刷一新,参加登陆的拍摄。”  拍摄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当然需要很多临时演员,爱尔兰军方派出了750名士兵协助拍摄,其中居然有很多人参加过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的拍摄。  服装设计师乔纳·约翰斯顿重新设计制做了3000套以假乱真的军服,还找到二战时为美军制作军靴的公司,让他们按当年的样式重新生产2000双,然后将所有军服和军靴进行特殊处理,以显得经过无数次战斗的洗礼。道具师西蒙·阿瑟顿花了3个月的时间收集、订制了2000件拍摄使用的武器,阿瑟顿每天都对枪支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查看枪栓是否被沙土或一些废弃物卡住,以确保万无一失。安全问题是剧组最关心的问题,特效总监内尔与斯皮尔伯格密切合作,根据爆炸点的位置来确定演员的移动路线,他们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探测爆炸物的安全性,并且和演员们一起演练了多次,力求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真实镜像】  为了增加真实感,斯皮尔伯格用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片头25分钟的登陆场面。他在拍摄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节,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手提摄影机跟踪登陆的士兵们进行近距离拍摄。斯皮尔伯格说:“这样我就像一个跟随士兵上战场的战地记者,可以真实拍摄整个登陆场面。”  斯皮尔伯格与《辛德勒的名单》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再次合作,斯皮尔伯格称要将影片拍成1944年6月6日当天实地拍摄的彩色战地纪录片。为此卡明斯基从摄影机镜头上取下保护镜,使这台现代摄影机接近于40年代的老式机器。没有了保护镜,光线可以直接进入镜头并反射开来,比原来更加分散和柔和。同时,这位摄影师还将胶片底片进行特殊处理,淡化色彩,最终形成了影片中的效果。  汉克斯说:“以前,我从没体验过那种肾上腺素骤然分泌的感觉,因为一开拍,整个拍摄场地一片混乱。人们不断倒下,炸弹就在你附近接二连三的爆炸,我可以想像到当年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成批倒下的情景,我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我们知道这都不是真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真正恐惧”。伯恩斯补充说:“我们在整部影片拍摄的开始就拍登陆战役的镜头,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在拍摄以后的战斗场面时的态度。没人会预想到登陆的场面有多么恐怖,你会真正感受到当年士兵们需要勇敢面对的生死考验。”巴里·佩珀说:“那天坐在登陆艇上遥望爱尔兰海滩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二战时的士兵,我开始胡思乱想,我能体会到多年前士兵的心中是多么的恐惧,他们疲惫不堪,浑身湿透,然后跳下登陆艇,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密集的子弹。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伙伴死在身边,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爬上海滩。”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权威学者斯坦芬·安布罗思是这部影片的历史顾问。他评论说:“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当年战役的情况,毫无疑问这是我曾经看到过的最真实、最准确反映战争残酷性的战争片,无论是从战斗部署,还是士兵的表情、语言、相互之间的争论与埋怨,以及彼此之间的尊敬与爱,无一不与当年的士兵如出一辙。”

玫瑰点评:此片堪称佳作,同时也是很沉重的一部电影,是非对错已无法考量。


默认英语发音,喜欢国语发音的朋友一定要播放器右键--音轨---选择另外一条音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近乎完美。

【迅雷下载】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