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1阅读
  • 3回复

去死,狗日的“艺术”!--炮轰《紫蝴蝶》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发帖
772
金钱
40152
威望
130
贡献值
7546

[转载]
对不起,忍不住骂人了,对演职人员并无不敬,只是针对拖了中国电影后腿的所谓“艺术创作活动”发怒,对事不对人,就当“艺术”惹的祸吧!导演娄烨说“如果观众不喜欢我的影片,完全可以离场走人。”我不离场,还要揣着“不喜欢”看完,至少要验证一下自己的“不喜欢”能否坚持有否道理啊!既然娄烨可以抛置观众、市场、票房把电影创作当作个人游戏来玩,也怪不得别人对他的“行为艺术”品头论足吧?! 看得出《紫蝴蝶》导演创作“艺术”电影的苦心孤诣(操,“苦心孤诣”这个词是跟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学的,记得老马拍儿子班主任马屁写检查用过),画面讲究质感,剪辑、运镜乱七八糟水准低级到令你过目难忘!跟我这句“苦心孤诣”吹捧性质差不多的诸如“极具风格”、“印象派镜头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巴洛克式的结构”、“朝深度挖掘的美学作风,更像维斯康提、贝多鲁奇”、“王家卫的影子呼之欲出”等过誉之词似乎让人们忘了它的戛纳落败,别有用心的宣传机器还定了“小众电影、褒贬参半”的调子,且不管“50%对50%”简单划分粗暴定性是否符合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现实,我个人声明:坚决打倒此类“小众电影”!--虽然有人说它是“小众电影”作者也承认它是“小众电影”(娄烨:“我不知道这部片子会否大众”),但我至今未搞清它算哪门子“小众电影”,这“众”“小”的不一般呀。 “艺术”是个什么东西,理论家、道德家、政治家们各有说辞,搁电影这儿,我什么都不信,就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有些电影我愿意看无数遍,有些电影看几个镜头就知道是什么货色,永远不想看第二眼。俺喜欢《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本色》、《旺角卡门》、《东方不败》、《勇敢的心》、《午夜狂奔》…… 关于娄烨,有《苏州河》小资们的口碑捧场,好像俨然是了新青年导演,对此,我倒深不以为然,个人以为《苏州河》纯属垃圾。为省事儿且把原来的评价抄过来吧,毕竟懒得再看也懒的再评了:《苏州河》,感觉是娄烨本人抄袭而来的个人作业。从技术角度而言,观众看到的是导演对奥利弗斯通、昆汀塔伦蒂诺、王家卫等大师的模仿:手提式摄影、痕迹刻意的自然光感、用特写镜头突显画面张力的构图手法、对音乐、酒吧、破落街区等MTV化城市符号的留恋,无不透射出导演娄烨对流行用语的极度热衷。至于以摄影师这个旁观者做影片故事叙述人选的设计,也是不能再俗的俗套,DV时代,大约有多少个独立影像的践行者,就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叙述构想。大家都在争取独立,集体追逐前卫,在这样一种“大家一起晃呀晃”(以手提摄影为时髦)的形势下,每个人反对的都是既成传统、主流模式,人人都要表达个人体验,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自然会出现彼此雷同的构思--在这个意义上,《苏州河》已经成为一部没有创新精神的电影:恰如那条污秽的苏州河,一种腐朽和蘼烂的气息扑面而来。虽然贾宏生和周迅倾情演绎了一段童话般的伤情故事,但这样的流浪的边缘人的故事其实是对《精疲力尽》(法 戈达尔)、《天生杀人狂》(美 奥利弗斯通)、《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香港王家卫)的拙劣模仿,如此看,导演娄烨其人的创作态度也是很不真诚的。娄烨的艺术,是小偷的艺术。 娄烨作品的特点就是令人迅速联想到大师,但绝不会有青出于蓝之感,基本上连蓝都不如仅仅停留于模仿照搬的层次(所以娄烨作品的影像特征是脏乱差!),问题在哪呢?在于他不懂得讲故事,电影故事。形式是很表面的,稍有点影龄就不难看出娄烨作品中这个“斯”那个“基”的影子,也对!我所反感的是有人拿他和王家卫相提并论,可笑,他们是一路货吗?所谓文如其人,娄烨出道就拉大师作虎皮,胆胆突突弄个混合杂交品种,还不算开放的年代给没见过世面正在成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资们一捧也就稀里糊涂的红了,到《紫蝴蝶》变本加厉地集中另类表演,自己的心虚和缺乏自信是藏也藏不住了。只怪那时候王家卫手法影响太大,连张艺谋都坐不住拍了个《有话好好说》向他致敬,呵呵,以大师的严谨制造出来的放松状态伪得厉害啊,令人紧张、感觉荒诞!这段故事说明如果你想学习人家的技巧并不难,难的是精神的领悟,即使是大师向大师学习,单抄技巧,也免不了要照虎画猫徒有皮毛。王家卫何等人也?他是天才,执导《旺角卡门》时就锋芒毕露,语言、结构能力高人一等!天才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大师级的,庸才拍一辈子戏到死也不可能入流。到晃得最张狂的《春光乍泻》,王家卫也没有丧失讲电影故事的能力,电影是个什么东西,王大师算看透了。想起观《纽约黑帮》时边看边感慨:对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老妖精来说电影的一切形式都他妈了然于胸、挥洒自如,剪辑、构图、运镜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故事讲得怎么样!娄烨呢?好嘛,起码的基本功都没有,直接跨进先锋行列--第X代导演精神浮躁症的典型病例。 只剩下低级形式的《紫蝴蝶》有多烂被大家骂的差不多了,我也火上浇油说说臭名昭著的火车站跟拍吧,在一些吹捧《紫蝴蝶》的文章中这一段被评价为“以主客位置互换的超长镜头跟踪角色走动来带入另一剧情线的主角,暗示了两者命运的交错,显得非常有气势”甚至有人声称“在火车月台上交错移转跟摄人物,相当难拍”得出“娄烨场面调度能力较强”的结论。俺看这一段,十几秒钟后就开始怀疑胶片被忘剪了,仔细看来这个毫无道理的长镜头不过是从A点到B点到C点到D点的连续不稳定运动,所谓难点,也就是镜头跟到C点的时候恰好有火车经过充实一下画面信息,除了火车这个意外闯入者需要事先计划时间确定路线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难的了,这类场面调度,大多数DV爱好者都能做到,故而“非常有气势”之说明显是在拍马屁。所谓“超长镜头跟踪角色走动”并非什么新鲜事儿,没有必要去大惊小怪,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中张国荣走向椰林的逐阶提速的高速摄影令人屏息凝视黯然销魂,《紫蝴蝶》有什么呢?它使人对导演和摄影师是否受过学院教育产生疑问--也许这是作者故意制造的效果,但这种“艺术效果”恐怕不太需要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搞,有DV初学者或者入门者就行了。 满脑子初学者的野蛮又古怪的想法,使娄烨忽视资源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紫蝴蝶》不乏大的时代背景,看得出很多群众性场面确实有气势,但是娄烨等人沉浸在个人趣味里无法自拔,对影像资源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的摇摆晃,给人的感觉是初学者一步登天执导好莱坞大片,结果只能是惨不忍睹!故事、演员、票房、投资者就这么被个人的艺术胡闹给毁了! 中国电影的希望,不在娄烨这种以“艺术青年”自居的导演身上,他们已经无可救药地烂了。希望在郑大圣(《王勃之死》、《古玩》)、路学长(《卡拉是条狗》)、方刚亮(《情不自禁》)、管虎(《上车、走吧》),给他们机会吧,老天!
级别: 圣骑士
发帖
570
金钱
3201
威望
37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9-21
支持~~~~~~
级别: 骑士
发帖
468
金钱
4037
威望
0
贡献值
4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2-22
顶啊支持说得好
级别: 骑士
发帖
468
金钱
4037
威望
0
贡献值
4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3-21
支持支持说得好骂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