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5阅读
  • 0回复

饺子

楼层直达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2320
金钱
73
威望
3
贡献值
14

南方人很少包饺子,在公司饭堂吃饭就更少吃到饺子了,但母亲节这天,厨师阿姨还是为我们留厂的几个人包了饺子吃,这对于在北方长大的我来说倍感亲切。饺子是用红萝卜猪肉馅包的,味道虽没有北方饺子地道,但也香浓可口,品着这皮薄肉鲜的饺子,脑海中浮现出母亲做饺子的身影来……

北方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包饺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包饺子,母亲都是忙里忙外地张罗着,父亲大多是做些烧火掌锅之类的事,而病弱的爷爷奶奶和我们小孩子只是等着张嘴吃饭了。我们看着母亲剁馅、调馅、和面、揉面、搓面、切面、擀皮、包馅,样样做得有条不紊,她的手指一张一合一捏,一个元宝似的饺子就活脱脱地包好了。她将包好的饺子整齐地排放在秕上,每放满一秕就端出去倒入开水锅里煮,父亲等水煮开了便用勺子推推锅底的饺子,加些水再煮,煮开了再推,再加水, 永远都是不急不慢,不愠不火。我们小孩子则欢天喜地地跑进跑出,眼巴巴地看着父亲耐心地加水、推搅,一遍又一遍地问饺子煮好了没有,父亲总是温厚地说: “快了快了,马上好.” 最后母亲终于冲着掌锅的父亲说一声: “行了, 煮熟了。” 母亲永远都是主角, 听到指挥,父亲把饺子盛到几个碗里分别端给老人和孩子们先吃。

终于可以吃到饺子了,闻一闻扑面而来的饺子香味,沁人心脾,浑身舒畅﹐再不吃口水就流出来了,于是迫不急待地一边吹一边试着咬一小口,只嚼上那么一口,鲜美的味儿就向着全身饥饿的神经灌注,直催你大口大口地吃,不吃到撑饱肚子不会放下碗筷。每次吃饺子,父母总是招呼到我们吃饱后他们再吃,而母亲也总是让着父亲先吃,她忙前忙后,总是到最后一锅才放下手中的活计准备吃饭。这时她已是十分疲惫了,她已无力和我们说话,只是默默地吃着饺子,慢慢地吞咽,细细地回味……

在童年的记忆里, 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吃黑馒头、红薯面、玉米糊之类的,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饺子,饺子成了我们心目中是最奢侈、最美味的食物,而且我们也十分肯定地认为饺子是古代皇帝吃过的所有食物中最好吃的东西,皇帝都说是好东西那当然是好东西,那个关于饺子的古老传说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弄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说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马上告示天下﹐招选名厨。

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超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鱼肉百姓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撒些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很高兴﹐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扁食是饺子的别名,我们家乡人至今仍习惯称饺子为扁食。我模糊的记忆中,我吃饺子时总是吃有馅的那部分,而将饺子边上的面皮留在饭碗里,每次母亲总是将我吃剩的没有任何味道的面皮吃完,她不舍得浪费,也不愿只是在过节时吃一顿饺子而责怪我挑食。我感谢母亲,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贫穷困苦时代,母亲的宽厚容忍了我的无知,母亲包的饺子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让我在等待下一个年节到来的漫长日子里充满着对人间美食-----饺子的无限眷恋和期待,在这样的眷恋和期待中我一天天地长大。

我上小学时,已能帮母亲擀面皮了,再后来我学会了包饺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么好吃的东西我终于会做了,我也可以做皇帝的厨师了! 我上初中后,我的妹妹们也先后学会了包饺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平时吃饺子的次数也增多了﹐吃饺子不再只是过年过节的专利了。包饺子时,父亲仍是揽下了烧火掌锅之类的活,我们几姐妹则聚在母亲身旁包饺子,有的搓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馅, 而母亲就是总指挥,边做边指导我们。母女们在一起包饺子总是有说有笑,快乐的音符在我们身边流淌。包好了饺子,母亲仍是招呼我们姐妹和父亲先吃,她仍是到最后才吃。

记得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们包好饺子,第一锅刚煮好,这时家门口来了两个讨饭的父子俩,母亲毅然盛出两碗饺子端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满心感激地谢过母亲,就坐下来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来看,他们一定很长时间没有吃过饺子了,也一定认为饺子是天底下最美的食物了,是母亲让他们在无奈的乞讨路上尝到了人间美食。

这时的我,已不单单只是期待和满足于饺子的美味了,而是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人同乐共享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馨,因而我感谢母亲,在我成长的少年时光里,让我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看到了母亲慈善的心怀。

这种温暖和幸福的感觉一直伴着我到高中毕业,那一年高考时我落榜了,对于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来说,这无异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我的成绩与努力发生了偏差,使我一度十分消沉,迷茫,无数次问自己前途在哪?脚下的路该如何走?在对前途的迷茫中不能自拔……

最后我还是选择重返校园到市里另一所高中复读。那年的冬天,母亲也到城里打零工,寄宿在一个亲戚单位分的一间房子里,她揽下了一家毛衣厂缝衣边的活,常常用自行车载着小山一样高的毛衣到住的地方赶工,两三天后再将缝好衣边的毛衣送回去,回来时身后又是一座小山。那年的冬天出奇的冷,大街上看到的多是围着严实的围巾、穿着厚厚的大绵袄、戴着绵手套匆匆行走的人们,熟人碰到面打声招呼嘴边就喷出一团热气; 在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把两只手塞进棉衣的袖筒里或者放在裤兜里听老师讲课,下课了也不愿出去,外面的风刮到脸上如鞭子抽打一样火辣辣的痛。我的手脚也冻得肿胀了,青一块紫一块的,一样是火辣辣的痛。

星期六的下午上完课,我就到母亲住的地方去,母亲也常在星期六包好饺子等着我去吃,这对于在学校里以吃面条馒头为主的学子来说,周末的饺子就是打牙祭了。母亲总是让我多吃,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浑身上下也变得暖烘烘的。等我吃饱了,母亲再放下手中活计草草吃上一碗,我帮她一起缝,她总是要我多看书,说她做得完。灯下,母女俩一个飞针走线为生计而忙碌着,也在为女儿读书换取一点学费; 一个静静地看书为有一个美好前程而添知加识,也在为母亲对女儿的期望而努力着。在这寒冷的冬夜,母女相处的这一幕永远雕刻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怀,这一刻,我有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感觉,也为母亲在身边陪我度周末为我做饺子而幸福着。

累了总是我先睡觉,当母亲睡下时,发现我的脚还是冰凉,她把我的脚揣在怀里暖,我已是20岁的大姑娘了,母亲还象我小时那样给我这样亲密的关怀,我的脚渐渐热了,我也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母亲微笑着把我揽入怀中……

我有时也回到乡下的家里与父亲和妹妹们度周末,面对深沉而劳碌的父亲和少不更事的妹妹,明显地感觉到家里没有母亲的冷清和寂寞。母亲是天,母亲是山,我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当我回到家里习惯性地喊一声妈而没人应时的那种悲伤和疼痛是怎样一种感觉。母亲,永远是我心中的天﹗永远是我心中的山!我感谢母亲,在我人生初次面对彷徨忧伤的低谷时给了我母爱的温暖和力量。在母爱的照耀中,我走向了大学的校门,走向了工作的岗位,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如今,我离开家乡已有十多年了,我工作的地方距离家乡有千里之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也很少,而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忙忙。父母仍会包饺子给我吃,他们一个掌锅,一个包饺,看着他们里里外外忙碌着为我准备吃的,我无声地落泪:我们姐妹都已出嫁了,家里只有父母二人了,他们已明显地衰老,头上不少青丝已变成白发,他们的行动再不象以前那么稳健,他们为子女操劳了大半辈子,而到老年却如此的孤独,每次子女回去,他们都任劳任怨地准备吃的,吃着母亲包的饺子,心里暖暖的、酸酸的……

北方有句谚语: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我多年前的一位好友曾说过,他很喜欢他母亲包的饺子,不管是什么馅的,只要是饺子都爱吃。如今听说这位好友已到遥远的非洲去了,我想他到了国外,也一定十分怀念母亲包的饺子。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母亲也一定常常期待她的儿子能早日回来再尝一尝她包的饺子。母亲节这天,我想起了母亲包的饺子; 我那海滨之外的朋友,你也一定想到了母亲包的饺子吧?
儿女走得再远,永远也走不出思念母亲的心田……